题目

广州话身世之谜

0604phn004_01
广州又称为羊城(图片提供:MaksErshov/Shutterstock.com)
0604phn004_01

广义的广州话也叫“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及粤北部分地区,香港、澳门通行的粤语亦属这一片。狭义的“广州话”则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它与香港粤语有些微差别,外来借词较少,话语中夹杂英语的现象少于香港话,语速较慢。香港粤语即“香港话”,是粤语的一种地点方言。从交际功能来看,香港话与广州话并无质的不同,两地居民可用各自的方言通畅无阻地相互交流。但就方言的社会地位而言,香港话与广州话却有很大不同。粤语在香港的地位举足轻重,尽管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为中文),有颇大影响,在普通市民阶层及传媒方面,粤语却占有压倒优势。香港粤语有相对独立的书写体系(方言用字)和众多的方言传播媒介,更扩大了香港文化的影响。这些特点,是中国内地广州话所欠缺的。

0604ph007
香港粤语通俗文化通过电视在华南地区流播,大大提升了粤语的影响力
0604ph00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广东率先对外开放,外来投资涌入,其中港澳因地利之便占据较大比重。随着经济起飞,外地人进入广东寻求发展机会,为克服语言障碍,学习粤语在各地风行一时,形成“普通话南下、粤方言北上”的现象。以香港为据点的粤语通俗文化,通过电影、电视剧、广告、小说、漫画等,在全国各地流播,也大大提升了粤语的影响力,扩大了粤方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广东省粤、客、闽三大方言鼎足而立的格局产生变化,粤语成为省内三大民系之间交际的通用语。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娱乐业繁荣,带动社会产生大量新词新语,也从外语借来不少词语和概念。华南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使用新词语时间更早、数量更大。在新词语的产生、传播方面,香港粤语因其特殊的地位扮演着较广州话更重要的角色,这些新词语又以广东作为中介地,流向中国内地,其中不少最终被普通话吸收,如“炒鱿鱼”、“生猛”、“搞掂”(进入普通话后词形转为“搞定”)、“埋单”、“卡拉OK”等。

 

广州话的形成有较长历史,它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的年代可上溯至秦代甚至更早,但唐宋时期中原移民对广州话特点的构成也有影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州话,并非某个时期古汉语特点的简单保留,而是不同时期古汉语特点在广州话中的投影。加上因岭南特殊的语言环境而产生变异,各个层次、各种因素交错叠加,形成今天广州话这种复杂面貌。从整体的音系角度看,广州话保留较多中古汉语的特点。例如,在声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古见组字中的“见”、“溪”、“群”三个声母基本不颚化,保留舌根g、k、h的读法;古汉语有-m、-n、-https://www.chiculture.net/0604/html/images/NG_GD_12.GIF陽阳声韵尾及-p、-t、-k入声韵尾,在汉语方言中,只有粤语完整保留这六个韵尾。在韵母的具体音质上,与普通话相比,广州话不少韵母更接近《广韵》(拟音据音韵学家李新魁)。至于韵摄的区分,由于保留古韵尾,广州话与《广韵》的类别亦颇接近。古入声在北方方言多已消失,粤语至今仍存在。不过,广州话还有些特点跟上古音接近。如知组字(“知”、“彻”、“澄”三个声母的字)在上古读如端组字(“端”、“透”、“定”三个声母的字),广州话有少数字保留这一特点,如“啄”(知)读〔dk〕、“秩”(澄)读〔dit〕。一些轻唇音字白读为重唇,反映“古无轻唇音”的特点,如“浮”文读为〔fu〕(浮动),白读为〔pou〕(浮头);“妇”文读为〔fu〕(妇女),白读为〔pou〕(新妇)。

bulb

《广韵》

《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分二百零六韵。宋代大中祥符年间陈彭年、邱雍等重修,收字二万六千余。音韵学家研究中古(隋唐宋)音韵,大都根据《广韵》。

bulb

韵摄

声韵学上指将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分类。

0604ph009
《广韵》书影
0604ph00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8月2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