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四庫全書》收藏在哪裏?

0704ph013
內廷四閣之一的文淵閣
0704ph013

歷代上自皇室官府,下至平民百姓,都重視保管和典藏書籍。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金匱石室之藏,而漢代的天祿石渠、蘭台東觀,唐代的集賢書院,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淵閣、皇史宬都是著名藏書勝地。乾隆在決定網羅天下書籍,編纂《四庫全書》後不久,也未雨綢繆,開始籌劃《四庫全書》修成後的貯藏問題。考慮到《四庫全書》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叢書,計劃纂成後抄寫四部,每部的篇幅、卷帙都十分可觀,要妥善收藏,完整保存,使之流傳後世,必須為其構築專門的藏書樓。因此,乾隆下令仿效浙江寧波天一閣的規制,在宮廷禁地和皇家園林中分別建造四座藏書閣。其後,乾隆在決定增抄三部《四庫全書》的同時,下令在江浙地區各建造三座藏書閣。這樣,北方的內廷四閣和南方的江浙三閣,就成為收藏《四庫全書》的專用藏書閣,為保存和流傳這部大型叢書發揮重要作用。

 

內廷四閣,指的是北京故宮中的文淵閣、北京西郊圓明園的文源閣、河北熱河(今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東北盛京(今瀋陽)故宮的文溯閣。由於它們都位於北方地區,因此又稱為北四閣。這四座藏書樓都是仿效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的基礎上,再參照傳統官式做法,充分考慮建築物的實用功能,綜合各方面因素建造而成。其中,文津閣和文源閣均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動工興建,第二年夏天先後完成。文淵閣則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開始建造,在一年後完工。文溯閣因遠在關外,在四閣中動工最晚,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建,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成。內廷四閣建造完成,不僅為《四庫全書》的典藏提供良好條件,更提升北方地區的文化氛圍。

0704ph016
位於盛京瀋陽,屬四閣之一的文溯閣
0704ph016

江浙三閣是指江蘇鎮江的文宗閣、揚州的文匯閣和浙江杭州的文瀾閣。由於它們都位於南方地區,因此又稱為南三閣。這三座藏書樓同樣仿效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建造。鎮江文宗閣和揚州文匯閣分別建成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及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最初只是收貯朝廷頒發的《古今圖書集成》。後來乾隆決定增抄三部《四庫全書》頒發江浙一帶,這兩座藏書樓也成為收藏《四庫全書》的處所。杭州文瀾閣則是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後,專為收藏《四庫全書》而建造。與內廷四閣相比,江浙三閣雖然都是乾隆下令興建,也由乾隆親賜其名,但三閣畢竟是地方建築,不僅其規制、格局居於內廷四閣之下,而且其名稱也不具備內廷四閣那樣深奧的涵義和講究。儘管如此,江浙三閣《四庫全書》卻因其具備獨特的閱覽功用(江浙三閣全書是乾隆專為江南士子讀書治學而下令抄寫的),因而在清代學術文化發展史上,發揮內廷四閣所藏的《四庫全書》無法企及的作用。

0704ph015
文瀾閣皇家藏書樓
0704ph015
0704ph014
杭州文瀾閣內的御碑
0704ph014

在《四庫全書》著錄的書籍中,有不少珍本、善本,特別是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圖書,許多都是當時已經散失亡佚、不見流傳的珍貴典籍。為使這些重見天日的珍本秘笈公之於眾,廣泛傳播,乾隆特別下令選擇其中尤為珍貴者加以刊刻,這就是《四庫全書》中的「應刊」書籍。為做好這部分珍貴典籍的刊刻工作,乾隆下令交由武英殿專責辦理,並增派總管內務府大臣金簡經管有關事宜。於是,隨着《四庫全書》纂修工作,武英殿的刻書工作也從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式開展,直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主管大臣金簡辭世才結束。在這二十餘年間,武英殿先後刊刻的各種珍本秘笈被彙為《武英殿聚珍版叢書》,至今仍廣受推崇,享有盛名。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1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