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甚麼是舉鼎及百戲?

1401ph020
描寫明憲宗觀看百戲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明代)
1401ph020

百戲

百戲,亦稱「角牴戲」或「大角牴」。「角牴」一詞起源於先秦,原指角力(摔跤)一類遊戲,秦統一中國後,角牴表演的內容擴大,除角力外,還包括射、御、舉重及其他類型項目,總稱「角牴戲」。

 

到漢武帝時,角牴戲內容進一步充實和發展,成為一種無所不包的文娛、體育綜合表演形式,其中有歌舞、雜技、幻術、角力、比武、舉重、化裝戲劇等,內容十分龐雜,後來便出現「百戲」的名稱。《漢書‧武帝本紀》寫道:「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牴戲,三百里內皆來觀。」可見當時百戲表演之盛況。

1401ph019
三人倒立雜技陶俑
1401ph019

在漢代畫像磚石中,有不少關於「百戲」表演內容。四川郫縣出土的漢畫像石《宴樂雜技圖》中,有頂竿、舞蹈等項目,圖中的疊案高十餘層,一人於高高的案頂表演雙手倒立,驚險壯觀!隋代時,百戲的內容更加豐富,各類項目達二百四十餘種,可謂盛況空前。百戲經歷了隋唐的繁盛期後,名目日益繁多,難度日益增大,表演範圍也更廣泛。到宋元時,它已在民間紮根。

1401ph021
宴飲百戲技巧畫像石拓本(東漢)
1401ph021

舉鼎

古人重視力量的訓練,中國古代很早就有舉鼎(即舉重)活動。在商、周青銅時代,人們喜歡用巨大而沉重的寶器鼎,作為舉重的器具。據《史記》記載,秦武王有力好武,秦國的大力士烏獲、任鄙、孟說等人,都因舉重優勝被封官職。秦武王還親自與孟說比賽舉鼎。

1401ph017
少數民族的舉重——抱沙袋(藏族)
1401ph017

漢代舉重盛行,稱舉重較力的競賽為「鼎力」,尊稱大力士「鼎士」。考古發掘出的漢墓壁畫及漢畫像磚、畫像石,為我們留下了舉重的生動形象。當時「扛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手執鼎一足,手臂平伸,將其舉起;另一種是兩手執鼎雙耳,將鼎翻轉過來,三足朝天,高舉於頭頂之上,略似今日之舉重動作。

 

唐武則天時,武科考試開始列「舉重」與「負重」為測試項目,從制度上肯定了力量在武藝中的重要地位,促使人們加強力量訓練,大力推動舉重活動。在武舉制的影響下,軍隊和民間都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舉重練力活動,如舉石鎖、石擔、石磴、石獅、桌床,還有拉硬弓、舞重兵器,以及負重物等。

1401ph018
敦煌石窟內的舉象、擎鐘壁畫(五代)
1401ph018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