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養生術之起居養生學派

1403phn004_01
梳頭是養生方法之一(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1403phn004_01

起居養生學派側重日常起居的調理,注意的範圍很廣,如家居環境、作息時間、安臥姿勢、穿衣飲食等,主要有兩個原則:起居有常順四時,勞逸適度求中和。起居有常,指作息要有規律。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氣血運行和臟腑經絡的盛衰,皆隨着自然界的四季和晝夜而變化,人的日常生活,就應在規律中順應自然而變,如春夏兩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臥晚起等。而勞逸適度求中和,是指日常生活不能完全不動,也不要過分,所謂久視傷血,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臥傷氣,久坐傷肉,皆損健康。

 

頭常梳

梳頭不僅是為了清潔美容,還有養生保健的功效。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梳頭時,梳齒反覆刺激頭皮上的穴位,能通血脈,散風濕,有平肝熄風,止痛明目之效。因此,養生家都重視每天梳頭,「道家晨梳,常以百二十為數」。除梳頭以外,臨睡前以熱水洗腳,亦收養生之效。如清代政治家曾國藩軍務繁忙,對於養生,他說:「余僅辦洗腳一事,已覺大有裨益。」

 

注重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保護大腦,消除疲勞,延緩衰老的有效途徑,備受養生家重視,正如宋代政治家王安石詩所云:「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因此對睡眠的環境、方位、姿勢等各方面,皆非常講究。環境主張要恬淡寧靜、潔淨舒適;方位則如孫思邈主張,「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姿勢以「眠作獅子臥」為最佳,因臥向右側,屈曲膝肘,使全身肌肉關節鬆弛,避免心臟受壓,才能睡得深沉舒適。臨睡前,還應用熱水洗腳,不可飽食,不宜飲茶等。

1403ph022
獅子眠睡姿
1403ph022

衣着合體

古人很重視衣着與養生的關係,認為衣着應以合體、舒適為原則,質地應輕柔保暖,大小適宜。老人衣着,則以輕、軟、寬大、舒適、式樣簡單、穿脫方便為宜。還主張衣服應根據季節和氣候變化而隨時增減,如《孫真人衞生歌》所云:「春寒莫使綿衣薄,夏熱汗多需換着。秋令覺冷漸加添,莫待疾生才入藥。」古人還提出大汗不要急着脫衣,要一層一層地漸減,汗後應及時換衣,不宜久穿緊身衣等,均是有益健康的經驗。

1403ph025
古人認為衣着合體也是養生方法之一
1403ph025

津常咽、齒常叩

據古醫書載:「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之,能潤五臟,悅肌膚,使人長生不老。」所以養生家都珍惜津液,稱之為玉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唾液有助消化,分解毒素和殺滅癌細胞等作用,證其珍惜有理。道教還利用叩齒和反舌(以舌攪牙床之上)兩種方法,使口腔分泌大量津液,在口中鼓漱多次,再分三次吞送到下丹田,作為每日修煉的功課。常叩齒可兼收固齒之效。活到89歲的乾隆皇帝,養生要訣也有頭常梳、齒常叩、津常咽三項,此外還有:耳常彈、鼻常揉、眼常轉、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等,皆值得參考。

1403ph023
叩齒
1403ph023

節沐浴

沐浴就是洗澡,是人們日常生活行為之一。但古人認為沐浴也應該有所節制,不可過於隨意。如沐浴的水溫要適體,不可太熱,也不可太冷。水溫太熱,往往使人大汗淋漓,傷津耗氣;太冷則不宜於兒童、體弱多病者。大汗後不可立即用冷水沐浴。沐浴的時間不宜太長,太長容易發生缺氧,引起大腦貧血。沐浴的頻率也應有所節制,隨季節而定;嚴冬季節,體弱多病者應減少洗浴次數,老年人皮膚乾燥,洗浴次數更應減少。還可適當藥浴,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的作用。

1403ph024
沐浴
1403ph02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