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養生術之養形學派

1403phn003_01
養形學派提倡各種運動(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1403phn003_01

養形學派是指側重形體鍛煉的養生學派。以動養形,始於莊子,他提倡導引,開導引養生之先河。漢代以後,運動養生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如華佗創了「五禽戲」,導引氣功養生不斷創新,宋代創立八段錦,明清太極拳盛行,以及近年興起的站樁、甩手、及各種運動、舞蹈、體操、健體操等鍛煉形體的方法,都是繼承和發展中國古代養形法。

1403ph020
西漢出土文物「彩繪行氣入靜圖陶奩」
1403ph020

氣功養生

氣功古稱行氣、導引、吐納、入定等,近代才稱為氣功,是練功者通過調身、調心、調息來發揮自身內在潛能,以增強體質、祛病延年的一種保健方法。中國氣功的流派眾多,大體可分為如下五大類別:

  1. 吐納派功法,強調呼吸鍛煉為主;
  2. 導引派功法,強調以動功為主;
  3. 禪定派功法,強調以練靜為目的;
  4. 存想派功法,強調運用想像、意念來鍛煉;
  5. 周天派功法,注重意念誘導、氣息調整和意氣相合。
1403ph021
戰國出土文物「引氣玉佩銘」
1403ph021

運動養生

運動養生是以肢體運動為主的養生方法。傳統養生理論認為人體像流水一樣,要多活動才可暢通血脈,達致「不腐」的祛病效果。但活動講求適中,「形勞而不倦」,因此特別設計了針對身體各種機能而運動的方法。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導引和按蹺(按摩)術。其實不論派別,只要能做到腰常搖、胸常挺、腹常收、肢常伸,已經是運動養生的一種。

 

導引術

「導引」是一項以肢體運動為主,配合呼吸吐納的養生方式,源於上古的舞蹈動作。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導引圖》的四十多種姿勢,便是先秦導引術的總結。早期的導引還包括了氣功和按摩,隋唐以後,氣功、按摩逐漸從導引中分離出來。

1403ph019
清代工筆彩繪的導引圖,其中的按摩術
1403ph019

八段錦

八段錦是宋代民間產生的術式簡單、老少皆宜的導引術。八段錦,即八段動作。古人認為這八段動作美如畫錦,故稱之為八段錦。八段錦在流傳過程中分為南派北派,北派動作繁複,以剛為主,側重肢體運動,稱「武八段」。南派動作簡易,以柔為主,強調導引與行氣結合,稱「文八段」。

1403ph017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刊行的南宋八段錦圖譜
1403ph017

五禽戲

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組編成的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虎戲仿虎的勇猛剛威,以增長氣力;鹿戲仿鹿的奔馳反顧,以靈活腰腿;熊戲仿熊的倒臥翻滾,以暢通血脈;猿戲仿猿的攀援跳躍,以靈敏身手;鳥戲仿鳥的展翅高飛,以悅心情。

 

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拳法與導引相結合的健身術。太極一詞,源出《周易》,宋人周敦頤《太極圖說》解釋為:「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太極拳便是依此原理演化而來,因此具有動靜交融、上下相隨、內外協調、神形相濟、首尾連貫、週身運轉、簡便易行等特點。

 

按摩養生

按摩,又名推拿,古代還叫做按蹺(又蹻)、案杬、扶形,是一種摩擦皮膚、按壓穴位,促進血液循環,以調整神經功能和人體機制的養生術。早期為導引術的一種,先秦時已為醫家常用,到唐宋時期更受重視。明清以來,自我保健按摩養生更加普及,許多養生著作都有按摩養生的內容,方法也更多樣化。

1403ph018
治眩暈按摩式
1403ph018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