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誰是養生術的名醫?

1403phn002_01
中醫與養生有着密切關係(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1403phn002_01

神刀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208年),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的名醫,尤擅外科手術,小說《三國演義》中就有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據《後漢書》記載,他還曾替病人做剖腹手術割去脾臟。在養生術方面,華佗認為多數疾病皆因氣血不通所致,如果人經常活動,暢通血脈,就可少生病。他因此模仿虎、猿、熊、鹿、鳥的動作,創編了一套拳法——「五禽戲」。他本人因被曹操害死,難達高壽,其弟子吳普則因常練五禽戲,年到90還耳聰目明,牙齒堅固。

1403ph007
在華佗故鄉安徽亳州的華佗塑像
1403ph007

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機,南郡涅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醫,被後人稱為「醫聖」。他一生著有多種醫學著作,其中《傷寒雜病論》(古之傷寒,泛指外感及熱性傳染病)是臨床醫學的經典。他創立了中醫系統的病因學說,把形形色色的致病原因概括為三大類,前兩類乃因邪氣入侵人體臟腑及血脈所致,後一類則源於生活調養不當,所以強調要注意「養慎」。所謂「養慎」就是要避免外來邪氣侵犯人體,就須堅持導引吐納(調整呼吸)鍛煉,防患於前。稍有不適,可先作吐納調理,如無效,就要立即醫治,避免病情加重。

1403ph008
河南南陽醫聖祠內的張仲景塑像
1403ph008

抱朴子葛洪

葛洪(約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西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白天砍柴賣薪換得紙墨,夜間抄書背誦。他從年輕時起便探究神仙導養之術,到處參拜名師,晚年辭官隱居於廣東羅浮山煉金丹,以求長壽,至今羅浮山仍有「葛洪煉丹處」的遺跡。他的養生術,主要見於所著的《抱朴子》中,提出行氣、服藥、房中三大方術,堅信「長生仙方唯有金丹」,對後世盛行煉丹術起了很大作用。

1403ph009
煉丹爐
1403ph009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名醫。他小時多病,家道因為其治病而衰落,於是他10歲便苦讀醫書,10年後開始行醫,曾相繼婉辭唐太宗、高宗的召封,享年101歲。他在70及100歲時分別寫了兩部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以前的醫方大成,當中有不少養生的內容,主要為:道德修養是養生之首務;飲食有節,勞逸結合;按摩導引,動、靜結合;慎於房事,有利心身;重視藥物,滋補強身;重視日常生活的攝養;重視養老,享盡天年。

1403ph010
藥王孫思邈是中國有明確文字記載享有高壽的第一人
1403ph010

《本草綱目》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年),蘄州(今湖北蘄州)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他生於醫學世家,曾三次應考科舉,均落第,遂全心學醫,濟世救人。他35歲起,以驚人毅力,踏遍全國收集大量的藥物標本和資料,花了27年,編著成古代最完備的藥典《本草綱目》。在養生方面,他主張食養、藥養,其有關食養食治的論述,方法具體,至今仍具參考價值。

1403ph011
李時珍
1403ph01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