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徽墨傳統製作技藝

30072ph020
30072ph020

徽墨是中國特有傳統製墨技藝中的珍品,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墨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2006年5月20日,徽墨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製墨的歷史不晚於春秋時期,依據十分有限的出土實物資料,只能粗略地描述先秦時期用墨的情況。漢以後有關文獻豐富起來,製墨業的發展脈絡也比較清晰。

 

徽墨的源頭開始於唐末奚超,五代時李廷珪墨名滿天下及其後續影響,使得歙州從北宋以後成為全國製墨業重鎮,宋徽宗改歙州為徽州,「徽墨」之名由此誕生。明代隨着徽商崛起,徽州製墨業達到鼎盛一枝獨秀。入清以後,徽墨製作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趨勢,形成了歙縣、績溪、婺源三大流派,曹素功、汪節庵、汪近聖和胡開文先後崛起,被稱為「清四大家」。直到今天,「徽墨」一直是「墨」的代名詞。

 

清末以後,國運衰落,民不聊生,徽墨也一蹶不振,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才逐漸復興。尤其是從2005年中國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之後,徽墨製作技藝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煥發出無限生機與活力,多位國家級和省級專案代表傳承人創作出不少名品佳作。

 

墨的製作過程既多且繁複,每個工序需要不同材料和處理方法,絕對一絲不苟。松煙是用含脂量高的松樹枝幹,經特殊工藝燒製的煙炱,是最早用於製墨的原料,迄今仍是用量最大的主料。不過,松煙的製備需消耗大量的松樹,其生長周期長,在供應量上有所限制,油煙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除了煙炱,製作徽墨的另一個主要原料是膠,其用量與煙相當。製墨所用的膠為動物膠,是用牛、驢、馬、豬等家畜的皮和骨提取出來。明膠的製作傳統工藝現在仍有遺存,但製墨過程中使用的明膠絕大部分是現代化工廠中製造。除了煙和膠這兩種主要原料,製作徽墨還要添加一些輔料,包括麝香、丁香、熊膽、豬膽、甘松、廣藿香、梣皮(秦皮)、梔子仁、青黛、漆、金箔、朱砂、雌黃等,其主要目的,一是使墨具有特殊香氣,二是起到預防腐敗變質的作用,三是使墨具有特殊的顏色和光澤。

 

所有的主要原料和輔料備齊之後,就可以開始製作徽墨。徽墨的和製工序主要有除雜、配料、備膠、和劑、杵搗、揉劑、上模和壓模等。最後一道工序是包裝,包裝的目的是為了防潮,保持墨的品質,同時,精美而又特色的包裝也利於銷售。

 

有人總結徽墨的特點:「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