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徽墨為何在明朝名聲大振?

30072ph004
程君房玄元靈氣墨
30072ph004

明朝建立後,徽州作為首都南京的京畿,經濟、文化、教育得以較好發展,徽墨製作業得以迅速恢復。明代徽墨在生產、經營方式上也呈現出新的特點,特別是明中葉以後,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出現僱傭勞動的生產方式,同時市場的繁榮使得消費者群體出現多樣化。

 

徽墨一枝獨秀的局面是從明代以後,伴隨着徽商崛起和強大才開始呈現的。此後「徽墨」漸成為墨的代名詞,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對墨的製作也有較詳細記述,徽州製墨盛況空前。據明沈德符《野獲編》記載,當時「徽人家傳戶習」,「例工製墨」。明末麻三衡《墨志》記載的明代徽州墨工有名者就多達一百二十多位。為了爭奪市場,各家均挖空心思,頻出新招,所製墨品千姿百態、異彩紛呈。

 

明宣德年間(1425—1435年)徽州休寧墨肆為宮廷特製的龍香御墨,工部胡進言督造,做工極為精細,裝飾圖案工整,墨面圖文清晰醒目,為御墨中的珍品。至於明成化年(1464—1487年)製的龍香御墨,石青色,兩旁塗金龍紋,製法精緻,也是墨中極品。到了正德、嘉靖年間,形成了歙、休、婺三大流派。歙派代表人物有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方瑞生等,作品端莊儒雅,煙細膠清,重香料、重包裝,幾乎包攬了貢墨和達官顯貴用墨;休派代表人物為汪中山、邵格之、葉玄卿、吳去塵等,作品雅俗共賞,墨品華麗精緻,墨面重彩飾,深受文人墨客喜愛;婺派代表人物詹華山、詹文生等,利用當地盛產松煙的優勢,所製墨品大眾化,價格低廉,深受百姓與學子歡迎。

30072ph005
程君房盤帶式墨
30072ph005

明代徽墨製作在形式和裝幀上也下足了功夫。丁雲鵬、吳廷羽、俞仲康等著名畫家參與設計;黃鏻、黃應泰、黃應道、黃德時、黃德懋等著名刻工參與墨模雕刻,使徽墨超越了文房實用品而成為具有很高價值的藝術品。在這樣背景下,出現了幾部著名的製墨專著。程君房的《程氏墨苑》一書,記載墨名、墨式有五百餘種之多;方于魯有《方氏墨譜》六卷,收385式,分國寶、國華、博古、博物、法寶、洪寶六類,均為自造墨;還有方瑞生的《墨海》。方氏美蔭堂用多色套印的《方氏墨譜》中的文犀照水墨的圖譜,從精細的線條和嫺熟的刀法可見當時徽州刻工的技藝水準。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