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宣紙傳統製作技藝

30032ph029
30032ph029

宣紙是中國手工紙大家族中的一員,因原產地宣州而得名。早在唐朝時,宣州紙就作為特產上貢朝廷。唐代學者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首提「宣紙」之名,此後歷代文獻也有不少相關記載。這種傳統手工藝在2009年被聯合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內。

 

製造宣紙採用的主要原料是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經過非常複雜的工序,先分別加工成燎皮和燎草,然後做成紙漿,再將兩種紙漿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以獼猴桃藤莖等植物製作的紙藥後,抄造成紙。從採集原料和得到成品紙張,經過一百多道工序,生產周期長達兩年。其工藝的複雜程度堪稱手工紙製作工藝之最,在所有傳統技藝中也具有典型性。以抄紙所用的紙簾為代表的工具的製作,也充分體現出這項技藝的文化內涵和工藝價值。

 

宣紙因原料比例、厚薄和尺幅的不同可以分為很多品種,大致可分為「特淨」、「淨皮」、「棉料」三大類。「特淨」全稱「特種淨皮」,是指紙漿中皮料所佔比重為80%以上,即以皮料為絕對主體的宣紙;皮料含量佔50%至60%之間的稱「淨皮」,皮料含量在20%至30%之間的稱「棉料」。按照紙張的厚度可以分為「單宣」、「夾宣」、「二夾」、「三夾」等。對這些稱謂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二夾」,既可以是單抄雙曬的,也可以直接抄成比較厚的宣紙等。最薄的宣紙稱「蟬翼」,重量只有普通單宣的一半。用原抄的素宣(又稱「生宣」),製作的各種紙箋(又稱「熟宣」),包括用宣紙製作的各種冊頁、扇面等,也是宣紙家族中重要的成員。

 

宣紙製作技藝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周邊地區造紙技藝的影響,特別是南唐後主李煜在位時官坊製作名極一時的「澄心堂紙」,其產地就是宣州附近的徽州和池州,北宋時期這一片都在仿造澄心堂紙,自然將此紙的製作技藝傳承下來。明代與宣州鄰近的徽州府、廣信府造紙業都十分興盛,對宣紙製作技藝也有一定影響。

 

以宣紙為代表的手工紙與毛筆、墨、硯一起被稱為中國傳統文人書房中的「四寶」。它們互為前提,相得益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非常重要的元素。從這個意義上說,了解宣紙製作技藝就推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窗。

 

手工製作的宣紙所特有的屬性最能表現中國書畫藝術獨特的魅力,是創造中國書畫不可或缺的材料,目前仍不能為機製紙所替代。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