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具影響力的水利典籍有哪些?

0808phn003
《水經注》書影
0808phn003

《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約公元470—527年)撰,成書於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前,是公元六世紀記述全國河道水系及水利工程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與水利有關的早期地理著作中價值最高的一部。《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全國河道水系的專著,一般認為成書於三國初期(公元220—232年間),作者姓名不可考。《水經注》不僅對《水經》作註釋,還作了二十倍於原書的補充,自成巨著。該書記載大小水道一千多條,一一究源競委,詳細記述了所經地區的山地、丘陵、平原、濕地、城邑、關津等地理情況、建置沿革和有關歷史事件、人物、神話傳說等,無不旁徵博引。

 

《禹貢》相傳為禹所作,成書在戰國。作者根據當時的地理知識,以禹治水定九州山川的傳說為線索,把全國分為九個行政區。全篇內容分三大部分,先敍述九州的土質和貢賦的等級、特產、澤藪(湖澤的通稱)以及通向冀州的水道;次述主要的山脈,再重點敍述全國的主要江河和湖泊。這雖是一篇古代地理著作,由於假托大禹治水的傳說,加入戰國時嚮往大一統的思想,又作為一篇列入《尚書》而成為古代社會的經典,備受尊崇,成為研究地理和水利的必讀之書。

bulb

《尚書》

《尚書》亦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尚」即「上」,所謂上代以來之書,故名。《尚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檔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它同時保存了商時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事實上有些篇如《堯典》、《皋陶謨》、《禹貢》及《洪範》等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西漢初存二十八篇,即《今文尚書》。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子住宅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和東晉梅賾所載的偽《古文尚書》兩種。現在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

《水部式》是中國唐代中央政府頒行的水利管理法規。原文早已亡佚。清朝末年,在敦煌千佛洞窖藏文獻中,發現了《水部式》殘卷。殘卷共二十九段,按內容可分為三十五條,二千六百餘字。其中對於灌溉管理,特別是關中灌區的管理條文較為詳細。《水部式》在唐代灌溉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了配合中央政府法規實施,地方上也在重要灌區設定各自的管理條例,保證了《水部式》的有效貫徹。

0808ph023
唐水部式殘卷書影
0808ph023

《農田水利約束》是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十一月由北宋政府頒佈的有關農田水利政策的條例,又名《農田利害條約》。它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之一。在王安石改革政策推動下,形成全國性興修水利高潮。據歷史記載,從1070至1076年間,各地興修農田水利工程共計10,793項,增加灌溉面積3,600萬畝之多。

bulb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撫州臨川(屬今江西撫州)人,字介甫,號半山。慶曆進士,熙寧二年(1069年),被任參知政事,在神宗支持下實行變法,以謀富國強兵。新法有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等。封荊國公。善散文詩歌,列「唐宋八大家」。有《王臨川集》、《臨州集拾遺》、《三經新義》及《字說》等。

《河防通議》是宋、金、元三代(十至十四世紀)治理黃河的工程規範彙編。最初的作者是北宋的沈括,成書於慶曆八年(1048年)。金代都水監又有所增刪。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沙克什將以上二書刪削合併,成為今本《河防通議》。本書是現存最早的治河工程規範和治河經驗總結,對後世治河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0808ph024
《河防通議》書影
0808ph024

《河防一覽》是古代最重要的河工專著之一,是明代河工專家潘季馴的代表作,成書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河防一覽》全書共十四卷,記錄了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與運河的基本思想,以及有關的河工技術和管理制度等;既較全面地繼承了前人治河經驗的主要成果,又系統地總結了潘季馴長期治河的實踐經驗和加強堤防修守的系統工程措施。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