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歷代有哪些著名水利專家?

0808ph021
管子像
0808ph021

一部中國水利科學技術史,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治水的結晶。歷代湧現的眾多水利名家,則是歷代民眾治水活動的傑出代表,彪炳於世界科學文化史冊上。管仲(約公元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尊稱管子,戰國時代齊國穎上(今安徽穎上縣)人。管仲特別強調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把興修水利看作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大計。有一次,管仲與齊桓公一起探討治國方略,管仲認為水和旱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嚴重影響,特別是水災的危害最大。治理國家必須採取措施消除這些自然災害,才能確保農業豐收,國家繁榮昌盛。在中國歷史上,管仲首次提出了治水是治國安邦頭等大事的論點。

 

李冰是戰國時期的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來。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後還流傳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故事。李冰現在已成為都江堰灌區老百姓所崇拜的神靈。

0808ph018
李冰石像
0808ph018

郭守敬(1231—1316年),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元代初年的重要水利活動,大都有他參與。他在中統三年(1262年)提出六條水利建議,受到元世祖讚賞,並任命他為負責興修水利的官員。此後他的主要治水功績有:至元初參加了寧夏古灌區的修復重建工作,使得當地灌溉面積達到九百多萬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他引白浮泉水增加通惠河(京杭運河最北段)水量,並在河上修建船閘二十多座,使漕船由通州順暢地直通積水潭;他曾親自探查黃河上源,又在孟門(今山西吉縣西,壺口附近)以下的黃河兩岸數百里間,進行大面積的水準測量,並繪製成圖,為黃河防洪、灌溉提供測量依據;他還以海平面為測量基準,提出海拔概念。

 

徐光啟(1562—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明代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古代著名科學家,對農學和水利學貢獻最大。他注重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強調水利建設必須以詳審的水道地形測量為基礎,詳細介紹了測量儀器、施測步驟、計算方法、驗收核實等技術要點。他尤其重視對傳統農業水利經驗的總結,編著了《農政全書》,是總結古代農業水利的著作。徐光啟也是中國最早接受西方科學技術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bulb

《農政全書》

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是總結中國古代農田水利科技成就的著作。他評價水利在農業中的地位時說:「水利者,農之本也。無水則無田矣。」因此,在六十卷的《農政全書》中,水利即佔九卷。在水利卷中,他歸納了前代對華北與東南水利規劃和工程技術的精闢認識,系統介紹了多種農田水利建築物,如圩岸、水閘以及河道疏浚等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組織等;對西方提水工具如龍尾水車(利用螺旋原理的提水器械)、玉衡(氣壓抽水機),儲水水庫以及勘探地下水等方法作了介紹。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道光年間,以策劃禁煙運動和抗英鬥爭而彪炳史冊。同時,林則徐還是一位功績卓著的治水名臣。在近四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他歷官十三省,從北方的海河到南方的珠江,從東南的太湖流域到西北邊陲的新疆,各地都留下了他的治水足跡。

0808ph022
林則徐小行星紀念碑
0808ph022

康熙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在位長達61年,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建樹的君主之一。康熙重視水利的發展,將河務、漕運與平叛三藩並列,作為施政的頭等大事來處理,足見康熙重視治河的程度,以及治水在當時國家政治生活中所處的地位。後人將他的治水言論彙編成書,定名為《康熙帝治河方略》。

bulb

三藩

三藩是康熙初年遇到的政治問題,在清王朝統一中國的過程中,吳三桂、耿仲明及尚可喜立了大功,分別被封王據守雲南、廣東、福建要地。他們居功自傲,割據一方,成為清朝的心腹之患。

0808ph020
康熙像
0808ph020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