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治河需要哪些技術?

0808ph010
宋代水準儀及施測圖
0808ph010

河工建築物由於和水流直接接觸,因此水利科學技術有自己的特點和複雜性。古代的水利科技水準主要表現在基礎科學、工程技術、器械發明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由於水向低流的原理,修建治河工程必須依據統一的水準高程規劃,以確定適宜的堤防高度和管道坡降,以及需要測量水深變化並據以控制流量大小。另一方面,治河技術需要研究水流運動規律,以保障建築物安全。針對中國河流多泥沙的特點,還需要研究水流挾沙力,據以設計合理的河道斷面,防止泥沙淤積河床或管道,而且需要盡早得到水情漲落的資訊,以做好防汛搶險準備。

bulb

水準高程

衡量地形、河水和建築物高低需要一個基準面作為參照。由於靜水水面始終准平,往往用作確定高度的基準,稱作水準高程。選擇特定地點的近海的靜水面作為水準原點,稱作海拔高程。

bulb

坡降

河水沿着河道自高向低流淌,河水水面與水平面形成一定角度,稱之為坡降。坡降大則流速快,坡降小則流速緩。

中國特有一種在護岸、堵口、截流、築壩等工程中常用的水工建築物。其作法是:用柴梢分層勻鋪,壓以土及碎石,再推捲捆紮而成埽捆。若干個埽捆累積連接起來,修築成護岸等工程,稱為「埽工」。埽的體積較大,高達數丈,長為高的二倍,因此常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呼號齊推,方能製成埽捆並放到堤岸薄弱之處。埽捆安放就位後,將其心索在柱樁上繫牢,同時自上而下在埽上打進長木樁,直插地下,把埽固定起來,稱為「埽岸」。埽工以形狀劃分,有磨盤埽、月牙埽、魚鱗埽等;按作用劃分,則有藏頭埽、護尾埽、裹頭埽等。埽工是中國傳統河工技術中的一項重要發明。它就地取材,製作較快,便於急用,但其體輕易浮,易腐朽,需要經常修理更換,維護費用多。現代黃河上的埽工已由土石工和混凝土工取代。

 

靜水表面是個平面,這個平面可以作為比較兩地高差的基準,這是水準的基本概念。用水來測量大地高程是水利施工必須的基礎工作。唐代軍事著作《太白陰經》是最早詳細記載古代水準儀形制的文獻,該書把水準儀稱作「水準」。觀測時,在所測位置前方立一根畫有尺度的竹竿,叫做「度竿」。從浮標上看去,所看到度竿上的刻度應是和浮標處於同一水平面上。可見,古代「水準」和今天水準儀的基本原理和施測方法都是大致相同。水則是中國古代的水位尺規,又名水志。戰國時,李冰修都江堰,曾設立三個石人水則,以水位「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來衡量水量足夠與否。宋代改在離堆下刻石為水則,共十畫,每畫間隔一尺。北宋年間在江河湖泊上普遍設立水則。在一些主要河道上,例如汴渠上還記錄有每日水位的「水歷」。

0808ph009
吳江水則碑
0808ph009

含沙水流有自己的運動規律。當水流的挾沙量超過水流挾沙能力,會造成渠道淤積。在渠道設計上,先秦時代已提出這樣的標準:好的渠道,要使渠底有輕微沖刷;好的堤防,要使堤腳有適當淤積,也是依據類似的原理。含沙水流在彎道上運動,由於離心力的作用,河水湧向凹岸,所以凹岸水面高於凸岸,因此,泥沙含量較多的底層水流則從凹岸被推向凸岸,河流動力學稱之為橫向輸沙。戰國末年鄭國渠取水口佈置在凹岸,而都江堰的飛沙堰則佈置在凸岸,這種不同的佈置似乎是認識到這個現象。在凹岸的取水口可以順利引取表層含泥沙較少的清水,不至淤積渠道;而設於凸岸的飛沙堰,則便於在溢洪的同時向外江排沙。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