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如何認識中國古代水利?

0808phn001_01
中國的江河湖泊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0808phn001_01

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命脈。一部水利發展史就是人們不斷認識和掌握水的運動規律、除水害、興水利的歷史記錄,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江河湖泊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孕育了華夏文明,同時江河氾濫也成為社會發展的絆腳石。當社會生產方式從漁獵轉為以農業為主的時期,人們從丘陵遷移到平原定居,經常受到洪水威脅。從大禹治水傳說開始,歷代政府都在治河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歷代積累的防洪治河經驗,使中華民族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防洪思想,創造了規模宏大的堤防系統和配套的治河工程技術,制定了相關的防洪組織制度等,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部分。

0808ph002
大禹陵內的大禹塑像
0808ph002

世界古文明的四大發祥地——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無不首先在大河沖積平原上發展起來,無不借助於河流的豐富資源,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人類社會發展史本身就說明了農田灌溉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們為了維持穩定的農業收成,設法尋求滿足農作物所需用水的辦法。隨着社會生產力進步,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農田水利的規模也隨之擴大,所包括的內容也進一步擴展,出現了排水、引洪淤灌及治鹼改土等技術。

0808ph001
錢塘潮與海塘
0808ph001

中國利用天然水道通航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雲南元謀人居住的地方,曾出土一條獨木舟,由一根整木中間挖空而成。隨着商品交換的擴展,促進了水運交通的發展,西周以後人工運渠開始出現。戰國以來,人工運河更朝着跨流域、長距離的方向發展。隋唐以來有系統地建設的人工運河,已形成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珠江幾大水系的交通網。開鑿京杭運河,成就了北京至杭州長達一千八百公里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創造了跨越分水嶺的通航技術,以及開創了雙門和多門梯級船閘技術。這些成就是構成中國水利工程和中華科技文明的重要部分。

0808ph004
黃河下埽堵口
0808ph004

歷代湧現眾多水利名家,是古代民眾治水活動的傑出代表,彪炳於世界科學文化史冊上。中國古代水利名家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水利思想家,即對一個時期、一個流域或一個地區的水利發展、治水方略提出過規劃意見的人物。如春秋末期的管仲、西漢的賈讓、宋代的郟亶等。第二類是治水名家,即在歷史上曾主持過重大治水活動並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物,如戰國末期的李冰和鄭國、東漢時期的王景等。第三類是治水能手,即在老百姓中湧現的專門人才,他們精通某方面的水工技術,如宋代的高超、明代的白英、清代的郭大昌等。

0808ph003
荊江大堤上的鎮水鐵牛
0808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