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魯迅

0424ph034
0424ph034

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府的一個封建官僚家庭,祖父曾做過京官,但到父親時已經家道衰落,使少年魯迅體味了上流社會的虛偽和冷酷。1898年,18歲的魯迅考入礦務鐵路學堂,四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被派往日本留學。年輕魯迅相信醫學救國,遂在日本學醫。但旅日期間的見聞使他改變了想法,認為拯救民族的靈魂更為緊迫,於是棄醫從文。1909年夏,魯迅由日本回國,先後執教多所學校,並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辛亥革命後,魯迅應邀出任教育部部員,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當時封建軍閥正向革命勢力瘋狂進攻,魯迅感到極度失望和痛苦。1918年,他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後還出版了小說集《呐喊》和雜文集《熱風》,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1926—1927年,魯迅先後執教於廈門大學、中山大學。這期間,他編定並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彷徨》,雜文集《華蓋集續編》、《墳》,散文詩集《野草》,並跟中共廣東區委組織聯繫。四‧一二事變後,魯迅憤而辭職,移居上海,傾全力從事文學活動,並成為了共產黨的忠誠友人。魯迅在上海時期出版的著作,有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而已集》、《三閒集》等8冊,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以及通訊集《兩地書》等。1936年,魯迅在上海病逝。

 

魯迅一生,留下了約六百萬字的著作和譯作,在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專著、譯著等方面均成就突出。他的小說不僅在思想深度上超越了前人,而且注重性格創造,刻劃了一系列富有時代典型意義的農民、婦女和知識分子形象,在全世界贏得讚譽。他的散文結構縝密,形散神集,寫人物時筆墨省儉,畫龍點睛;寫事件時緊連時代風雲,瑣事不瑣,成為了中國現代散文詩走向成熟的第一塊里程碑。他創造了戰鬥文體─—雜文,常用誇張、反語、嘲謔等諷刺手法,也擅於將幽默與社會批判結合起來,情感強烈,手法辛辣,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和深刻的社會意義,成為了中國思想史上的輝煌篇章。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批判者,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卓越繼承者,輯校了50種古籍手稿,搜集了大量漢唐石刻拓片,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他完成了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結束了中國小說自來無史的局面,打破了歷來以儒家為中心的文學史陳規。他翻譯介紹了14個國家近百位作家的兩百多種作品,印成了33個單印本,通過譯文構築了一道溝通人類心靈的橋樑。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影響深遠的思想有救救孩子、面子觀念、拿來主義、打落水狗、第三樣時代、中間物、首在立人、人無完人等,既包括社會思想,也包括文藝思想、哲學思想、教育思想、倫理思想、科學思想等等,其觸角幾乎遍及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魯迅的作品及思想在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三十多個國家用五十多種文字出版了魯迅作品。為了弘揚魯迅的文化業績,中國作家協會設有以魯迅命名的大型文學獎,北京、上海、紹興、廣州等魯迅生活過的城市也都設有紀念機構。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