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鲁迅

0424ph034
0424ph034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府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父曾做过京官,但到父亲时已经家道衰落,使少年鲁迅体味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冷酷。1898年,18岁的鲁迅考入矿务铁路学堂,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派往日本留学。年轻鲁迅相信医学救国,遂在日本学医。但旅日期间的见闻使他改变了想法,认为拯救民族的灵魂更为紧迫,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夏,鲁迅由日本回国,先后执教多所学校,并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辛亥革命后,鲁迅应邀出任教育部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当时封建军阀正向革命势力疯狂进攻,鲁迅感到极度失望和痛苦。1918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还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和杂文集《热风》,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1926—1927年,鲁迅先后执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这期间,他编定并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彷徨》,杂文集《华盖集续编》、《坟》,散文诗集《野草》,并跟中共广东区委组织联系。四‧一二事变后,鲁迅愤而辞职,移居上海,倾全力从事文学活动,并成为了共产党的忠诚友人。鲁迅在上海时期出版的著作,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等8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以及通讯集《两地书》等。1936年,鲁迅在上海病逝。

 

鲁迅一生,留下了约六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专著、译著等方面均成就突出。他的小说不仅在思想深度上超越了前人,而且注重性格创造,刻划了一系列富有时代典型意义的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形象,在全世界赢得赞誉。他的散文结构缜密,形散神集,写人物时笔墨省俭,画龙点睛;写事件时紧连时代风云,琐事不琐,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第一块里程碑。他创造了战斗文体——杂文,常用夸张、反语、嘲谑等讽刺手法,也擅于将幽默与社会批判结合起来,情感强烈,手法辛辣,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辉煌篇章。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者,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卓越继承者,辑校了50种古籍手稿,搜集了大量汉唐石刻拓片,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他完成了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结束了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打破了历来以儒家为中心的文学史陈规。他翻译介绍了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的两百多种作品,印成了33个单印本,通过译文构筑了一道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影响深远的思想有救救孩子、面子观念、拿来主义、打落水狗、第三样时代、中间物、首在立人、人无完人等,既包括社会思想,也包括文艺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科学思想等等,其触角几乎遍及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鲁迅的作品及思想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截至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个国家用五十多种文字出版了鲁迅作品。为了弘扬鲁迅的文化业绩,中国作家协会设有以鲁迅命名的大型文学奖,北京、上海、绍兴、广州等鲁迅生活过的城市也都设有纪念机构。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1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