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儒林外史》中的偽君子

0421ph009
明代官員像
0421ph009

在科舉制度毒害之下,儒林一片狼藉。吳敬梓以他辛辣的筆觸,把明清時期儒林的怪現象,一一活現紙上。八股是思想和形式雙重的束縛,它並不需要甚麼創見。長期地鑽研八股,除了八股之外,一無所知,也毫無興趣,造成思想僵化和麻木,這不僅使人眼光狹隘,也令人只懂盲目遵從傳統禮教。《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向知府說:「而今的人,可謂江河日下。這些中進士、做翰林的,和他說到傳道窮經,他便說迂而無當;和他說到通今博古,他便說雜而不精。」這番話反映了一般進士和翰林排斥其他知識的情況。

0421ph010
貢院和一排一排的「號房」(考生的房間)
0421ph010

明清時期不少唯利是圖的人,努力讀書考試,無非為了功名富貴,這類人一旦當官或鄉紳,自然會不擇手段地壓榨百姓。在《儒林外史》中,到處都是營私舞弊,到處都是腐化和墮落,可見當時這種弊病是相當普遍。《儒林外史》儘管也寫了王惠那樣的貪官,但更多時候,作者並不直接去寫貪官的貪贓枉法,而是通過衙門的衙役來反映官場的腐敗和黑暗。通過翟買辦的狐假虎威、潘三的作惡多端、公差敲詐蘧駪夫等,讀者不難看出「自古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社會現實。

 

在《儒林外史》中,名士的內心深處,沒有功名而羡慕他人之功名,未能富貴而羡慕他人之富貴,但是,他們自有一種精神勝利法,就是胡亂吹噓,以求虛名。正如杭州名士景蘭江所說:「(趙雪齋)雖不曾中進士,外邊詩選上刻着他的詩幾十處,行遍天下,那個不曉得有個趙雪齋先生?只怕比進士享名多着哩!」支劍峰喝醉了酒,一口一個「我們西湖詩會的名士」。他居然口發狂言,自比是李太白錦袍夜行。名士的共同特點是喜歡自吹,一是吹噓和自己交往的儘是官場的大人物;二是吹噓自己的詩名。

 

儒林中自有許多名利之徒,但是,名利之徒也有不同類型:或追逐名利而天良未泯;或一心名利而猶顧面子;或熱衷名利而不損傷他人。可是,墮落是沒有止境的,有一些利慾熏心的小人,置倫理道德於不顧,利之所在,無所不為。《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牛浦正是這種儒林敗類。匡超人的人格在衙門惡棍潘三之下,牛浦更是被評作「書中第一等下流人物」。

0421ph011
《儒林外史》描寫馬二先生遊西湖,不敢看女人一眼
0421ph01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