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儒林外史》中的伪君子

0421ph009
明代官员像
0421ph009

在科举制度毒害之下,儒林一片狼藉。吴敬梓以他辛辣的笔触,把明清时期儒林的怪现象,一一活现纸上。八股是思想和形式双重的束缚,它并不需要什么创见。长期地钻研八股,除了八股之外,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造成思想僵化和麻木,这不仅使人眼光狭隘,也令人只懂盲目遵从传统礼教。《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向知府说:“而今的人,可谓江河日下。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到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无当;和他说到通今博古,他便说杂而不精。”这番话反映了一般进士和翰林排斥其他知识的情况。

0421ph010
贡院和一排一排的“号房”(考生的房间)
0421ph010

明清时期不少唯利是图的人,努力读书考试,无非为了功名富贵,这类人一旦当官或乡绅,自然会不择手段地压榨百姓。在《儒林外史》中,到处都是营私舞弊,到处都是腐化和堕落,可见当时这种弊病是相当普遍。《儒林外史》尽管也写了王惠那样的贪官,但更多时候,作者并不直接去写贪官的贪赃枉法,而是通过衙门的衙役来反映官场的腐败和黑暗。通过翟买办的狐假虎威、潘三的作恶多端、公差敲诈蘧駪夫等,读者不难看出“自古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社会现实。

 

在《儒林外史》中,名士的内心深处,没有功名而羡慕他人之功名,未能富贵而羡慕他人之富贵,但是,他们自有一种精神胜利法,就是胡乱吹嘘,以求虚名。正如杭州名士景兰江所说:“(赵雪斋)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那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享名多着哩!”支剑峰喝醉了酒,一口一个“我们西湖诗会的名士”。他居然口发狂言,自比是李太白锦袍夜行。名士的共同特点是喜欢自吹,一是吹嘘和自己交往的尽是官场的大人物;二是吹嘘自己的诗名。

 

儒林中自有许多名利之徒,但是,名利之徒也有不同类型:或追逐名利而天良未泯;或一心名利而犹顾面子;或热衷名利而不损伤他人。可是,堕落是没有止境的,有一些利欲熏心的小人,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利之所在,无所不为。《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牛浦正是这种儒林败类。匡超人的人格在衙门恶棍潘三之下,牛浦更是被评作“书中第一等下流人物”。

0421ph011
《儒林外史》描写马二先生游西湖,不敢看女人一眼
0421ph011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