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琴

20508ph030
20508ph030

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古琴有七根弦,所以古來稱為「七弦琴」。近代,因為歷史悠久而得名「古琴」。它是中國音樂文化的瑰寶,體現着中國傳統音樂的審美特色。中國人將古琴視為崇高人格的象徵,通過彈奏古琴,將音樂之美、人格之美、人文之美融為一體。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在上古時期,它曾經長時間被奉為「禮器」,是在國家重大的儀式中演奏的樂器,和用於娛樂的普通樂器完全不同。古琴受到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的喜愛。他們認為欣賞和彈奏古琴是文人的情操、修養、人格的重要標誌。在四種基本的人文修養「琴、棋、書、畫」中,古琴位列第一。

 

古琴的設計體現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和藝術觀。琴一般身長三尺六寸五分,以對應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圓而隆起像天,琴底方而平展像地;琴頭、琴項、琴肩、琴身、琴尾,狀如人形,以像人。古琴的製作工藝精密而複雜,使琴能夠歷經久遠的年代而不會開裂。現存的古代古琴有早至唐朝製作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著名的「四大名琴」包括春秋時期齊桓公的「號鐘」、戰國時期楚莊王的「繞樑」、西漢司馬相如的「綠綺」和東漢末年蔡邕的「焦尾」。每張名琴都有自己的故事。傳說,「焦尾」是東漢文學家及音樂家蔡邕親手製作的。當年蔡邕路過吳縣,看見有人正在做飯,架起一口大鐵鍋,下面正在燒火,柴火在烈焰中劈啪作響。他發現一塊上好的梧桐木正在燃燒,於是不顧火勢猛烈,救出了一段尚未完全燒毀的梧桐木。他將這木材製成了一張七弦琴,製成後琴音不凡。因琴尾還有燒焦的痕跡,故取名為「焦尾」。

 

琴家的故事和琴曲常常是聯繫在一起的。著名琴曲《高山流水》的緣由,記載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列子》一書中,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鼓琴的時候,心中出現了泰山的形象,子期馬上說:「多麼好啊!巍峨高峻,您要表達的是泰山!」伯牙心中又出現流水的景象,子期又說:「多麼浩蕩啊,您在想着流水!」伯牙所想表達的,子期都能非常準確地領會。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就摔碎了自己的琴,終身不再彈了。這就是「知音」一詞的來歷。後來,這首曲子被分為《高山》和《流水》兩支獨立的曲子演奏。

 

歷代流傳下來的古琴曲譜有三千多首。與西方樂譜不同的是,古琴譜記錄的不是音高和曲調,而是演奏時左右兩手的手法和次序。只要按此正確演奏,旋律就會自然地流瀉而出。學會演奏古琴比較容易,但是要領略其中的文化內蘊、達到較高的水準則需要多年的練習。

 

大約在公元600年,即中國的隋朝,古琴即已傳入朝鮮。唐朝時,隨着日本向中國派遣的遣唐使大量回國,古琴、琴譜、琴書都被源源不斷地帶到日本。日本正倉院和東京博物館至今收藏有唐代的古琴。中國最早的一支琴曲曲譜《碣石調‧幽蘭》,就是保存在日本,清朝末年經發現後,又傳回中國的。

 

2003年,中國的古琴獲准列為「聯合國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