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琴

20508ph030
20508ph030

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有七根弦,所以古来称为七弦琴”。近代,因为历史悠久而得名“古琴”。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体现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色。中国人将古琴视为崇高人格的象征,通过弹奏古琴,将音乐之美、人格之美、人文之美融为一体。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在上古时期,它曾经长时间被奉为“礼器”,是在国家重大的仪式中演奏的乐器,和用于娱乐的普通乐器完全不同。古琴受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的喜爱。他们认为欣赏和弹奏古琴是文人的情操、修养、人格的重要标志。在四种基本的人文修养“琴、棋、书、画”中,古琴位列第一。

 

古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艺术观。琴一般身长三尺六寸五分,以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圆而隆起像天,琴底方而平展像地;琴头、琴项、琴肩、琴身、琴尾,状如人形,以像人。古琴的制作工艺精密而复杂,使琴能够历经久远的年代而不会开裂。现存的古代古琴有早至唐朝制作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著名的“四大名琴”包括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号钟”、战国时期楚庄王的“绕梁”、西汉司马相如的“绿绮”和东汉末年蔡邕的“焦尾”。每张名琴都有自己的故事。传说,“焦尾”是东汉文学家及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当年蔡邕路过吴县,看见有人正在做饭,架起一口大铁锅,下面正在烧火,柴火在烈焰中劈啪作响。他发现一块上好的梧桐木正在燃烧,于是不顾火势猛烈,救出了一段尚未完全烧毁的梧桐木。他将这木材制成了一张七弦琴,制成后琴音不凡。因琴尾还有烧焦的痕迹,故取名为“焦尾”。

 

琴家的故事和琴曲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著名琴曲《高山流水》的缘由,记载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列子》一书中,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鼓琴的时候,心中出现了泰山的形象,子期马上说:“多么好啊!巍峨高峻,您要表达的是泰山!”伯牙心中又出现流水的景象,子期又说:“多么浩荡啊,您在想着流水!”伯牙所想表达的,子期都能非常准确地领会。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就摔碎了自己的琴,终身不再弹了。这就是“知音”一词的来历。后来,这首曲子被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支独立的曲子演奏。

 

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曲谱有三千多首。与西方乐谱不同的是,古琴谱记录的不是音高和曲调,而是演奏时左右两手的手法和次序。只要按此正确演奏,旋律就会自然地流泻而出。学会演奏古琴比较容易,但是要领略其中的文化内蕴、达到较高的水平则需要多年的练习。

 

大约在公元600年,即中国的隋朝,古琴即已传入朝鲜。唐朝时,随着日本向中国派遣的遣唐使大量回国,古琴、琴谱、琴书都被源源不断地带到日本。日本正仓院和东京博物馆至今收藏有唐代的古琴。中国最早的一支琴曲曲谱《碣石调‧幽兰》,就是保存在日本,清朝末年经发现后,又传回中国的。

 

2003年,中国的古琴获准列为“联合国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6月0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