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遼、金、西夏壁畫有哪些?

20501ph034
河北井陘柿莊六號墓壁畫《牧放圖》
20501ph034

契丹建立遼王朝(公元916─1125年),典章文物、飲食服飾多仿漢人。女真族於1115年建立大金政權,次第滅遼和北宋,形成與南宋對峙的局面,因此從當時遼、金的墓室壁畫風格也可看到磨合了漢文化的痕跡。壁畫內容主要有游牧生活、四時風光、宴飲散樂、出行歸來及花鳥等。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塔高66.7米,八角形五級六層檐,是現存最早的大型木塔。當中的壁畫,為遼代時所繪。木塔內槽四壁畫上佛像,高近8米。南北門道四天王像壁畫為金代補繪,勇猛豪邁。

20501ph026
南北門道天王壁畫為金代補繪,勇猛豪邁
20501ph026

山西省繁峙縣岩山寺文殊殿東西二壁經變畫別具一格,均作鳥瞰式全景構圖,打破了以往以佛說法為中心的經變樣式,創造了以金碧山水及界畫為統一構圖的經變。佛經故事統一組合在殿台樓閣、山林苑囿的錦繡河山中。氣勢宏偉的青綠山水中,宮廷市井人事紛繁,山村驛站驢馬不絕,店舖還掛有「野花攢地出,村酒透瓶香」的簾子,使金代城鎮的風土人情躍然壁上。宮廷畫師王逵藉宗教題材,再現了人間生活,繪經變,同時表現了自然風光,均是新的創造。

bulb

金碧山水及界畫

金碧山水又稱青綠山水,指勾勒設色,色彩濃烈,金碧輝煌,尤其多用青綠色,金礕意指富於裝飾意味的山水畫。而水墨山水或墨筆山水則是純以水墨描繪的山水畫,也有賦淡彩的。界畫是指建築畫。宋代依建築畫所用工具和以界尺引線作畫的性質,統稱為「界畫」。界畫家類似於今日專門繪製透視圖的製圖人員,界畫可比喻為古代的建築圖樣。

20501ph025
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東西二壁經變畫中,店舖還掛有「野花攢地出,村酒透瓶香」的簾子
20501ph025

從河北宣化下八里遼天慶六年(1116年)張世卿墓壁畫中,可以看到遼代監察御史張世卿的侍吏、侍香、進食的情景、男女侍的模樣,以及張世卿出行的情形及陣容等;又如北京門頭溝齋堂村遼墓壁畫中可見女侍形象、甘肅武郭槐鄉文家村泰和元年金墓中的女侍形象、內蒙古庫倫旗六號遼墓壁畫中的樂舞圖,便活現出遼、金人的服飾形象及生活面貌。

20501ph027
內蒙庫倫旗七號墓契丹人物圖
20501ph027

山西朔縣崇福寺重建於金皇統三年(1143年),彌陀殿東西壁各畫三幅說法圖、南壁西盡間畫千手千眼觀世音、東盡間畫三佛、三菩薩。這些壁畫應是由宮廷畫師王逵等人完成,繪製精麗,不失儀軌,面部及佩飾更具金代特色,可見金代承襲宋遼重視佛事的風尚,在寺觀藻繪上也沿襲舊制,保持原來的傳統。

 

西夏於1035年入踞沙州,亦崇信佛法,大量重裝前代洞窟,石窟寺中遺留畫跡頗多。其中以敦煌榆林窟的西夏壁畫最具其民族特色。榆林窟位於甘肅省安西縣城南70公里的山峽內,現存洞窟41個,在北魏時開始建造,現存西夏窟共4個。第三窟的《文殊變》及《普賢變》更是兩壁引人入勝的作品。「文殊」上空所繪的五台山,「普賢」上空的峨眉山,都是典型的北宋水墨山水。《普賢變》中左邊崖石上的「唐僧取經」圖像,是唐僧取西經故事出現在繪畫中的最早形象。

20501ph028
敦煌榆林窟第3窟《普賢變》之《唐僧取經圖》(西夏)
20501ph028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