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石窟壁畫因何主要在甘肅?

20501ph009
涼州石窟的飛天(北涼)
20501ph009

佛教東傳有南北兩條路線,其中北方的路線是經過中國新疆進入內地,河西一帶為中西交流的孔道,敦煌、酒泉、張掖、姑臧成為最先受佛教影響的地區。北方各族統治者大都崇信佛教,在佛經傳譯、寺宇興造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大肆興建石窟寺。

20501ph007
甘肅省主要石窟寺分佈圖
20501ph007

甘肅境內的石窟寺,西起河西走廊的三危山下和祁連山境,東至隴東高原的子午嶺林區,南至隴南山區的渭河河谷,幾乎遍佈全省各地。現存的除了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靈寺、天水麥積山等大型石窟外,其餘還有東、西千佛洞;肅北的五個廟;玉門昌馬的下窖;肅南的文殊山、金塔寺、馬蹄寺、千佛洞;武威的天梯山;武山的水簾洞、拉梢寺、木梯寺;甘谷的大像山;涇川的王母宮、南石窟;慶陽的北石窟寺;合水的蓮花寺、保全寺,都比較具代表性。甘肅壁畫遺存中,最著名的有涼州、敦煌、麥積山、文殊山等石窟壁畫。

20501ph008
莫高窟第3窟《千手千眼觀音經變》,元代。觀音面有三眼,千手上各有一眼
20501ph008

涼州石窟、張掖的金塔寺就是涼州石窟遺址,金塔寺東窟為縱長方形,中心為四面開龕的剎心,西窟形制相同。金塔寺剎心造龕,四壁作畫的形制,既受龜茲影響,形成平頂方形剎心窟,而又是雲岡、龍門中心塔柱窟的過渡樣式。

 

文殊山石窟群位於酒泉市西南約15公里的祁連山北麓,現存窟龕一百多個。前山第一窟,原名千佛洞,窟四壁仍保存有類似敦煌北魏風格的壁畫原作,這是文殊山窟群中最珍貴的早期遺跡。

20501ph014
文殊山石窟群(李剛攝)
20501ph014

小積石山炳靈寺位於甘肅永靖的小積石山,石窟群在大寺溝西側峭壁,殘存壁畫900平方米。第169窟有建弘元年題記(公元420年),是十六國時期唯一有明確紀年的洞窟,壁畫表現說法圖、釋迦、彌勒菩薩、二佛並坐、維摩問疾等,對於研究早期中原與河西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價值。炳靈寺壁畫的內容較為豐富,有千佛、十方佛、二佛並坐、一佛二菩薩、維摩變等內容。

 

麥積山石窟創建於十六國(從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至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的136年間)晚期。在現存的194個洞窟中,保存了壁畫九百多平方米。北朝時期在麥積山較早出現大型經變畫,這不僅意味着中原佛教藝術在當時已有光輝的創造,而且顯示出它是南北文化交融的成果。既具涼州的風格,又受中原文化影響。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