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

0905ph022
0905ph022

郵驛,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通信和交通形式。在先秦時代,以車傳送稱作「傳」,步遞稱作「郵」,馬遞則稱作「驛」。為驛傳設置的中途停駐之站稱作「置」,為郵遞設置的中途停駐之站稱作「亭」。回顧世界郵史,中國的郵驛系統較早形成,見於較早具備了完備的結構形式和迅捷的工作效率。應當說,古代郵驛也是中國文明創造的傑作之一。

 

商周時期的驛遞方式已經比較完備。秦漢大一統國家形成之後,郵驛體制較為健全。唐宋時代除陸驛外,水驛也大大發展。元代的郵驛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至超出當時世界的水準。明、清驛政也曾經為朝廷管理幅員廣闊的國土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近代以來,西方郵政制度和技術大為改進,與其高效率相比,中國傳統郵驛制度的種種弊病愈益暴露。清代晚期,一些有識之士遂呼籲興辦新式郵政。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立郵傳部。此後,原有的驛站相繼被裁撤,並由現代的郵政運作所取代。

 

至於郵驛的陸運方式,大概自秦漢時期起,車輛才得以普及,而陸路運輸動力,如「驛騎」畜力等,也得以開發。在個別的時代和地區,還有用狗為驛傳的工具。郵驛的速度在這時顯著提高。除驛車以外,肩輿以及後來的轎子也曾經成為郵驛的交通工具。水驛是自六朝以來得到顯著發展的郵驛形式。在隋唐以後中國經濟文化重心東移,江南水鄉更形重要,水驛的作用更為突出。

 

中國古代的驛站主要為官方的公務人員及其親屬服務,民間出行則依賴旅館。中國古代的旅館有很多名稱,如客舍、客館、逆旅、賓館、客棧和旅店等。館驛至唐代大為發展,並重視園林化的環境營造。一般平民,則多在民間經營的旅店中歇宿。私營旅館業的繁榮,與工商業的進步以及社會交往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驛吏風塵僕僕,社會的地位卻十分卑賤。他們的日常工作狀況是:凡鋪卒皆腰繫革帶,懸鈴,持槍,挾雨衣,攜帶文書以行。夜間執行勤務則手舉炬火,道路狹窄時,一般騎乘車馬者和負荷行路者,驛吏使用包袱和夾板是為了保護所送遞的文書不破碎、不折皺,使用漆絹、油絹是為了防禦風雨,不使文書濡濕。每一鋪接收到文書之後,又輾轉傳遞到下一鋪。

 

漢代郵書傳遞對運送的效率有嚴格規定。驛使送遞文書,不按照題署文字要求,誤送其他地點的,也要受到處罰。如果是題署有誤,則應當處罰書寫題署的人。

 

中國古代郵驛的發展,對於行政管理、國防建設、經濟運行和文化傳播等都有重要的意義。中華民族文化能夠形成、凝聚和進步,都與交通發展有着密切關係,其中以郵驛事業的貢獻最為突出。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