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代郵驛有哪些交通方式?

0905ph011
古代的馬車
0905ph011

古代郵驛有水路與陸路的交通方式,陸路又分為人力步行、畜力、郵驛用車、肩輿和轎。從考古資料來看,古代大部分的郵書是步行傳遞的。敦煌漢簡所謂「奉郵書走卒」以及居延漢簡常見的「行者走」,可能都反映這種步遞形式。北宋的「步遞」是一種以步行接力傳遞的郵驛形式。「步遞」除了傳送公文外,還有承送官物、侍送游宦等任務。從役者的工作量繁重,工作效率亦相當低。北宋民間急行傳遞書信的人,也稱作「急腳」、「急足」或「急腳子」。

 

畜力是指可以牽引或運輸的牲畜所產生的力量。以畜力作為運輸動力,即牛、驢、騾、馬和駱駝等,對於提高郵驛系統效能有重要意義。漢文帝曾經命令管理皇家車馬的官員太僕清點馬匹,保留日常使用的基本數額之外,其餘都移交「傳置」,以加強郵驛系統的實力。漢昭帝也曾經頒佈詔書,自稱曾經盡量減省「乘輿馬」,「以補邊郡三輔傳馬」。可見當時執政者重視以馬匹等畜力來提高郵驛效率。《漢書‧趙充國傳》記載,趙充國率領部隊與羌人在湟中(今青海地區)作戰,向漢宣帝請示軍事部署的文書,可以在七天之內往復。按照現今公路營運線路里程計,估計當時驛報的速度達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0905ph012
圖為根據史料記載復原的記里鼓車模型
0905ph012

以車輛用於郵驛是效率較高的交通方式。古代郵驛曾經主要以車作為傳遞方式,稱作「傳車」,其外型及功能經歷代有所發展。在睡虎地秦簡《金布律》有關「葆繕傳車」,也就是保養修理郵傳用車的法律條文。漢代驛車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45-67.5里。郵驛中使用轎在古代均有文字記載,其中《元史‧兵志四》中記載了關於各地「站赤」設置,說到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所轄有「轎站三十五處,轎一百四十八乘」;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所轄馬站有「轎二十五乘」;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所轄陸站有「坐轎一百七十五乘,臥轎三十乘」,可見「轎」是正式的郵驛交通工具。

0905ph013
古代轎夫的形象
0905ph013

水驛是自六朝以來得到顯著發展的郵驛形式。長期以來,水路驛傳一直是陸路驛傳的重要補充。在隋唐以後中國經濟文化重心東移,江南水鄉更形重要,水驛的作用更為突出。《唐六典》記載「天下之傳驛」的設置,「凡三十里一驛,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其中260所水驛、1297所陸驛、86所水陸相兼。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為了運送海外使臣進貢的珍奇異物,又曾經特設從泉州到杭州的「海站」。明代程春宇《士商類要》中,收錄了概括南北大運河全部驛程的《水驛捷要歌》。經行水驛的商旅行人,通過這樣的歌訣,可以熟悉沿途的交通形勢,從而得到許多方便。

bulb

《水驛捷要歌》

試問南京至北京,水程經過幾州程?

皇華四十有六處,途遠三千三百零。

從此龍江大江下,龍潭送過儀真壩。

廣陵邵伯達盂城,界首安平近淮陰。

一出黃河是清口,桃源才過古城臨。

鍾吾直河連下邳,新安防村彭城期。

夾溝泗亭沙河驛,魯橋城南夫馬齊。

長溝四十到開河,安山水驛近章丘。

崇武北送清陽去,清源水順衞河流。

渡口相接夾馬營,梁家莊住安德行。

良店連窩新橋到,磚河驛過又乾陵。

流河遠望奉新步,楊青直沽楊村渡。

河西和合歸潞河,只隔京師四十路。

逐一編歌記驛名,行人識此無差誤。

0905ph014
古代船夫的形象
0905ph01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