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唐朝開始有「飛鴿傳書」?

0905ph004
鴿子
0905ph004

唐代名相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次和親友通信,都把信拴繫在鴿足上,鴿子可以「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張九齡將這些可以傳送書信的鴿子看作「飛奴」(《開元天寶遺事》卷一「傳書鴿」)。《玉芝堂談薈》卷六又引錄《百家風》中的一個故事:曲阜顏清甫曾臥病,幼子用彈弓打下一隻鴿子,翎羽間發現一封信,那是曲阜令郭禹的父親從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寄來的家書。當時郭禹已經調任平遠縣,鴿子不知道這個變化,反覆盤桓尋覓,最後被打下。顏清甫趕到郭禹處,將信和鴿子都交給他。郭禹說,養這鴿子已經17年了,凡有家書,千里能致。

 

宋人姚勉「飛奴解遞丞相箋」(《問雁》,《雪坡集》卷二十一)以及歐陽澈「遠欲飛奴傳翰墨」(《寄周居安》,《石倉歷代詩選》卷一百七十二)等詩句,亦提及信鴿。後來元代詩人又有《義鴿》詩:「肅肅其飛奴,離爾儔兮別爾家,吁嗟爾勞兮,比鴻雁兮將書。」(《鐵崖古樂府》卷三)說明「傳書鴿」的應用已經愈來愈普遍。

 

隋唐時期政局穩定,國力富足,是中國文明史中最為輝煌的時代之一。隋唐驛道驛站的建設也取得空前的成就。唐代中央政府將全國郵驛系統的管理職責歸於尚書省的兵部。報告緊急軍情主要有專使送遞和交驛送遞兩種形式,而驛送的效率是相當高的。有一次,唐太宗征高麗時,太子李治留居定州,要求通過驛遞匯報言行,後來所謂「飛奏」,就是源自這種以最快速度,將下情上奏至最高統治者的方式(見《隋唐嘉話》卷中)。

 

唐代設置諸道進奏官和諸州進奏院,作為地方和中央之間通信的橋樑。進奏院推進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報紙《開元雜報》(下稱《雜報》)的出現。《雜報》是一份由進奏院人員編輯的雕版印刷文書,內容包括從各處進奏院搜集來的軍事情報和地方消息等。《雜報》每行約15字、每頁13行,由進奏院通過郵驛系統發往各地。

0905ph005
位於新疆的吉爾尕勒驛站是古代的交通要道,仍保留當年驛站的設施
0905ph005

唐朝還發生了歷史著名的郵驛軼事:唐玄宗時,有以郵驛機構的人力、物力,為寵妃楊玉環急運南方的鮮果品荔枝的故事。《新唐書‧后妃傳上‧楊貴妃》記載,楊玉環嗜食新鮮荔枝;她為玄宗所寵愛,「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杜甫的《古詩》曾經借古諷今,批評這一現象:「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蘇軾認為,通過郵驛系統傳送的荔枝,可能是從涪陵(今四川)經子午道北上,而不是南海荔枝。宋人楊億《梨》詩:「漢苑漫傳《盧橘賦》,驪山誰識荔枝塵。」也說到驛使奔騰,遠道為楊貴妃獻荔枝的故事。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