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石窟是如何產生?

0508ph001
重慶大足石刻
0508ph001

世界上與石頭有關的文物古蹟很多,古埃及的金字塔是石塊砌的,古羅馬的鬥獸場也是石頭壘的。可是古中國人喜歡用木材建房子,到了東晉十六國時代,中國人發展了另一種建築,它不是用石材構造,而是直接在山上的岩石間挖鑿出來。要開鑿堅硬的岩石,對於只有錘子和麻繩的古人來說,真是太困難了。為何他們會發展出石窟這種艱難的建築呢?而且,更難得的是,石窟在經歷了種種天災人禍的考驗後,還得以保存至今,這正是中國石窟藝術動人之處。

0508ph002
河北邯鄲北響堂山石窟
0508ph002

石窟是營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通常由多個相鄰的洞窟組成,源於印度。由於印度所處的南亞次大陸氣候濕熱,雨季漫長,這些因素都不利於修行,故此在很早期,印度人就選擇了在冬暖夏涼的天然岩洞中起居打坐。後來,才有以人工在堅硬的山崖上開鑿洞窟的做法,因為遮風蔽雨的洞窟很適合安置神聖的塔像,並為信徒們聚集巡禮參拜提供了空間。這種做法最初可不是佛教徒發明的,但佛教將之發揚光大,並隨着佛教的擴散傳播到中亞、西域、中國內地和朝鮮半島。

0508ph005
新疆庫車克孜爾尕哈石窟
0508ph005

最早的印度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印度人的雕刻工藝十分精湛,遺存下來的石窟寺建築堪稱鬼斧神工。他們可以完全仿照地面木結構寺院的配置形制在山石間施工。常見的石窟寺平面呈倒U字形,中央靠後的位置雕出佛塔,繞塔有一根根高聳的立柱;窟頂雕出樑椽或天花板,四面石壁打磨得非常光滑,並有各種佛像、圖畫故事和裝飾紋樣的浮雕,壁畫則相對較少。石窟正前方開設窟門,窟門上鑿出太陽窗便於採光。隨着佛教傳入中國,石窟寺這種特殊形式的佛寺遂成為佛教思想和信徒們最初的據點之一。

0508ph003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漢式小龕
0508ph003

石窟的類型

石窟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僧房窟和禪窟;二、支提窟;三、殿堂窟。各種類型洞窟的出現與分佈都有一定規律。一般來說,僧房窟和禪窟總是最早出現的,因為這與僧尼自身的生活及修行需要關係最為密切,形制亦相對簡易,至於安設造像的支提窟或殿堂窟,則兼顧了世俗公眾禮拜佛像的需求,是窟寺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

 

僧房窟和禪窟:僧房窟是提供僧尼日常生活起居的洞窟。由於要適應不同的地理與氣候條件,各地的僧房窟形式也有不同。例如新疆,當地冬季寒冷,因此在開鑿僧房窟的時候特別注重保暖。禪窟則是僧尼打坐修行的地方,通常窟中有一間比較大的主室,在主室四壁再開鑿禪室。禪室可是非常小,長寬高一般不超過兩米,但對於專心致志坐禪的出家人來說,已經足夠。

0508ph004
敦煌早期石窟中的襌窟
0508ph004

支提窟:「支提」就是「塔」的意思。支提窟在洞窟的中央設有塔,所以又叫塔廟窟。支提窟的規模一般較大,因為它是供信徒迴旋巡禮和觀像之用。僧房窟和禪窟一般都很樸素,支提窟則宏大精緻得多,裝飾有雕塑和壁畫,有的在地面上都雕繪有很漂亮的圖案呢!

 

殿堂窟:殿堂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石窟寺形制,它的佛壇上安放有雕塑,佛壇呈長方形或U字形。殿堂窟跟支提窟的功能不同。按照印度古禮,信徒在支提窟要繞塔順時針方向旋轉參拜,因此支提窟一定要在塔柱後面留出行道用作禮拜的空間。但殿堂窟內的崇拜對像是佛像而非塔,因此可以將佛壇設置在洞窟後部或者緊貼牆壁。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