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石窟是如何产生?

0508ph001
重庆大足石刻
0508ph001

世界上与石头有关的文物古迹很多,古埃及的金字塔是石块砌的,古罗马的斗兽场也是石头垒的。可是古中国人喜欢用木材建房子,到了东晋十六国时代,中国人发展了另一种建筑,它不是用石材构造,而是直接在山上的岩石间挖凿出来。要开凿坚硬的岩石,对于只有锤子和麻绳的古人来说,真是太困难了。为何他们会发展出石窟这种艰难的建筑呢?而且,更难得的是,石窟在经历了种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后,还得以保存至今,这正是中国石窟艺术动人之处。

0508ph002
河北邯郸北响堂山石窟
0508ph002

石窟是营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通常由多个相邻的洞窟组成,源于印度。由于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气候湿热,雨季漫长,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修行,故此在很早期,印度人就选择了在冬暖夏凉的天然岩洞中起居打坐。后来,才有以人工在坚硬的山崖上开凿洞窟的做法,因为遮风蔽雨的洞窟很适合安置神圣的塔像,并为信徒们聚集巡礼参拜提供了空间。这种做法最初可不是佛教徒发明的,但佛教将之发扬光大,并随着佛教的扩散传播到中亚、西域、中国内地和朝鲜半岛。

0508ph005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石窟
0508ph005

最早的印度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印度人的雕刻工艺十分精湛,遗存下来的石窟寺建筑堪称鬼斧神工。他们可以完全仿照地面木结构寺院的配置形制在山石间施工。常见的石窟寺平面呈倒U字形,中央靠后的位置雕出佛塔,绕塔有一根根高耸的立柱;窟顶雕出梁椽或天花板,四面石壁打磨得非常光滑,并有各种佛像、图画故事和装饰纹样的浮雕,壁画则相对较少。石窟正前方开设窟门,窟门上凿出太阳窗便于采光。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石窟寺这种特殊形式的佛寺遂成为佛教思想和信徒们最初的据点之一。

0508ph003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汉式小龛
0508ph003

石窟的类型

石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僧房窟和禅窟;二、支提窟;三、殿堂窟。各种类型洞窟的出现与分布都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僧房窟和禅窟总是最早出现的,因为这与僧尼自身的生活及修行需要关系最为密切,形制亦相对简易,至于安设造像的支提窟或殿堂窟,则兼顾了世俗公众礼拜佛像的需求,是窟寺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

 

僧房窟和禅窟:僧房窟是提供僧尼日常生活起居的洞窟。由于要适应不同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各地的僧房窟形式也有不同。例如新疆,当地冬季寒冷,因此在开凿僧房窟的时候特别注重保暖。禅窟则是僧尼打坐修行的地方,通常窟中有一间比较大的主室,在主室四壁再开凿禅室。禅室可是非常小,长宽高一般不超过两米,但对于专心致志坐禅的出家人来说,已经足够。

0508ph004
敦煌早期石窟中的襌窟
0508ph004

支提窟:“支提”就是“塔”的意思。支提窟在洞窟的中央设有塔,所以又叫塔庙窟。支提窟的规模一般较大,因为它是供信徒回旋巡礼和观像之用。僧房窟和禅窟一般都很朴素,支提窟则宏大精致得多,装饰有雕塑和壁画,有的在地面上都雕绘有很漂亮的图案呢!

 

殿堂窟:殿堂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石窟寺形制,它的佛坛上安放有雕塑,佛坛呈长方形或U字形。殿堂窟跟支提窟的功能不同。按照印度古礼,信徒在支提窟要绕塔顺时针方向旋转参拜,因此支提窟一定要在塔柱后面留出行道用作礼拜的空间。但殿堂窟内的崇拜对像是佛像而非塔,因此可以将佛坛设置在洞窟后部或者紧贴墙壁。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