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西遊記》

0417ph025
0417ph025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唐朝太宗貞觀年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四人保護唐僧西行,歷經磨難求得真經的故事,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是以唐代高僧玄奘(公元602—664年)到印度求法取經,這一真人真事為背景,再經歷漫長演變才成型的小說。玄奘口述的見聞錄《大唐西域記》、唐代文言小說集《獨異志》中有了與《西遊記》類似的內容。在宋代出現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則具備了《西遊記》的基本情節輪廓。而元代「西遊記雜劇」和稍晚一些的「西遊記平話」,在故事的完整與具體描寫上又有所發展。由於明代通俗小說的文化地位仍十分低下,《西遊記》的作者很難查證。近代魯迅推論《西遊記》出於明代文人吳承恩之手,受到較多的肯定。

 

《西遊記》的結構複雜,可以分為一小、一大兩個段落。前七回描寫孫悟空誕生神話及其鬧三界,此後則轉入唐僧取經的故事,中間還有一個說明取經緣起的過渡段落。情節跨越了神佛所居的天界、閻王鬼魅所居的陰間和介於二者的人間三層時空背景,歷經了或取譬自然,或象徵社會,或影射歷史,或直指人心的九九八十一難,多姿多彩地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乃至整個人類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長篇小說不同,《西遊記》採用的是遊歷型的結構,所以它的主要人物只有唐僧師徒四人,但以他們為中心,又描繪了各種宗教神靈、妖魔鬼怪。作者往往將人性、動物性和神怪性的特質巧妙地結合,表現出人物不同的精神品質與個性特點。虔誠庸弱的唐三藏、有英雄風采的孫悟空、貪戀食色的豬八戒和默默苦行的沙和尚的形象都十分生動。

 

雖然採用的是非現實的形象構成,但《西遊記》的內容是與現實緊密相聯的。如書中嚴整有序的神佛世界,就是塵世間統治機構的翻版。而那些稱王稱霸、誤國害民的妖魔,實際上也是社會上各種黑暗勢力的幻化形象。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形象,無論他們以甚麼形體出現,都具有人類的品性,從而使幻想與現實的結合有了最堅實的基礎。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對它的詮釋就眾說紛紜。有人重視作品的政治寓意,有人強調小說的哲理內容,更有人從文化精神的角度探求書中的深刻思想,反映了其豐富內涵。在古代的四大奇書中,《西遊記》憑其對人類的本性與經驗的深刻揭示,超越了一切時空的界限,體現出更高層次的文化哲學價值。

 

《西遊記》在國內外廣為傳播,版本無數。它不僅在國內及韓、日等東亞鄰國多次重印,在英、法、德、俄等西方諸國也有多種譯本出版,是在國外傳播得最廣的中國古代小說之一。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