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尋找玄奘在關中的印記

30070ph020
位於陝西省的絲路玄奘紀念館
30070ph020

關中,就是陝西的關中平原,有着「八百里秦川文武勝地,五千年歷史古今名城」的盛名。玄奘法師回國後在此翻譯佛經,弘揚佛法,勤奮的身影在關中留下不朽的印記。

30070ph016
西安玄奘三藏院(平子攝)
30070ph016

大慈恩寺與大雁塔

大慈恩寺是中外聞名的古刹,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歷史。該寺是唐高宗李治即位前,懷念去世的母親文德皇后,為報恩祈福,在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的支持下,於公元648年建造一所寺院,起名大慈恩寺。這座皇家寺院宏偉壯麗,是當時長安城規模最大的寺院。大慈恩寺建成後,玄奘法師被任命為大慈恩寺首任住持,他在此翻譯佛經,弘揚佛法長達11年。因此大慈恩寺成為唐代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為了保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佛像以及舍利等佛教珍寶,玄奘法師提議在大慈恩寺裏面修建一座佛塔,公元652年在他的親自督建下,佛塔建成。這座佛塔就是名揚天下的大雁塔,也稱慈恩寺塔,是中國唐朝佛教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1961年被頒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大雁塔作為絲綢之路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0070ph015
大雁塔塔身
30070ph015

大慈恩寺的主要建築有山門、玄奘三藏院、大雁塔、大雄寶殿、藏經樓等建築群落。山門三間,坐北朝南,中間門額題寫着「大慈恩寺」。大雄寶殿東門的兩旁有清代《重修慈恩寺碑》和《重修大塔寺遇仙橋記》兩座石碑,西門前則有明代《辛酉舉人題名記》和《雁塔題名記》兩座石碑。藏經樓存有《磧砂版大藏經》、《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供奉着一座明代阿彌陀佛坐像。殿中還有一個玄奘法師親自供養的石雕佛座。

30070ph021
大雁塔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唐代建築
30070ph021

弘福寺

弘福寺是唐太宗為母親穆太后建造的一所還願寺,建於公元634年,位於唐長安城朱雀門西的修德坊。弘福寺是玄奘法師歸國後譯經弘法事業的起點。公元645年,玄奘法師學成載譽歸來,帶回的所有佛舍利、佛像、佛經等,都安放在弘福寺。後來,玄奘法師又在此組織譯場,共翻譯佛經178部,著名佛學經典著作《瑜伽師地論》100卷就是在弘福寺翻譯完成。將梵文佛經譯成中文的同時,他還將中國的《老子》、《大乘起信論》譯成梵文,傳播到印度。譯經、處理寺院事務的同時,還口述由弟子執筆完成《大唐西域記》的寫作。

 

玉華宮與玉華寺

玉華宮位於陝西省銅川市的西北郊,是唐朝皇帝休閒避暑的行宮,最初由唐高祖李淵於公元624年建造,名為「仁智宮」。公元647年,唐太宗下詔將「仁智宮」更名為「玉華宮」並擴建,擴建後的玉華宮有「玉華殿」、「排雲殿」、「暉和殿」、「別殿」等九座大殿,「玉華殿」為正殿。唐太宗在此多次召見玄奘法師,講論佛經,探討佛法。著名的唐太宗《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都是在這裏寫成。唐太宗去世後,唐高宗李治於公元650年下詔將玉華宮改為玉華寺,從此唐朝最大的皇帝行宮成為了一座佛教寺院。後來,在玄奘法師請求下,唐高宗把玉華寺賜給他作為譯場,公元659年冬天,玄奘法師來到玉華寺潛心翻譯佛經。公元664年2月5日,玄奘圓寂於玉華寺。

30070ph017
玉華宮
30070ph017
30070ph018
玉華宮的玄奘大師像
30070ph018

興教寺

興教寺,全稱「大唐護國興教寺」,建於公元670年,位於西安市南郊長安區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的樊川。興教寺是中國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是法相宗祖師玄奘法師和他的弟子們長眠之地。玄奘法師圓寂後,先葬於雲經寺,後遷葬於興教寺。另外,玄奘法師的弟子、法相宗傳人窺基法師、圓測法師也安葬於興教寺。2014年6月,興教寺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一處遺產點,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30070ph019
興教寺內景
30070ph01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2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