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寻找玄奘在关中的印记

30070ph020
位于陕西省的丝路玄奘纪念馆
30070ph020

关中,就是陕西的关中平原,有着“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的盛名。玄奘法师回国后在此翻译佛经,弘扬佛法,勤奋的身影在关中留下不朽的印记。

30070ph016
西安玄奘三藏院(平子摄)
30070ph016

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大慈恩寺是中外闻名的古刹,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该寺是唐高宗李治即位前,怀念去世的母亲文德皇后,为报恩祈福,在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支持下,于公元648年建造一所寺院,起名大慈恩寺。这座皇家寺院宏伟壮丽,是当时长安城规模最大的寺院。大慈恩寺建成后,玄奘法师被任命为大慈恩寺首任住持,他在此翻译佛经,弘扬佛法长达11年。因此大慈恩寺成为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佛像以及舍利等佛教珍宝,玄奘法师提议在大慈恩寺里面修建一座佛塔,公元652年在他的亲自督建下,佛塔建成。这座佛塔就是名扬天下的大雁塔,也称慈恩寺塔,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961年被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大雁塔作为丝绸之路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0070ph015
大雁塔塔身
30070ph015

大慈恩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玄奘三藏院、大雁塔、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群落。山门三间,坐北朝南,中间门额题写着“大慈恩寺”。大雄宝殿东门的两旁有清代《重修慈恩寺碑》和《重修大塔寺遇仙桥记》两座石碑,西门前则有明代《辛酉举人题名记》和《雁塔题名记》两座石碑。藏经楼存有《碛砂版大藏经》、《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供奉着一座明代阿弥陀佛坐像。殿中还有一个玄奘法师亲自供养的石雕佛座。

30070ph021
大雁塔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唐代建筑
30070ph021

弘福寺

弘福寺是唐太宗为母亲穆太后建造的一所还愿寺,建于公元634年,位于唐长安城朱雀门西的修德坊。弘福寺是玄奘法师归国后译经弘法事业的起点。公元645年,玄奘法师学成载誉归来,带回的所有佛舍利、佛像、佛经等,都安放在弘福寺。后来,玄奘法师又在此组织译场,共翻译佛经178部,著名佛学经典著作《瑜伽师地论》100卷就是在弘福寺翻译完成。将梵文佛经译成中文的同时,他还将中国的《老子》、《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播到印度。译经、处理寺院事务的同时,还口述由弟子执笔完成《大唐西域记》的写作。

 

玉华宫与玉华寺

玉华宫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西北郊,是唐朝皇帝休闲避暑的行宫,最初由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24年建造,名为“仁智宫” 。公元647年,唐太宗下诏将“仁智宫”更名为“玉华宫”并扩建,扩建后的玉华宫有“玉华殿”、 “排云殿”、 “晖和殿”、 “别殿”等九座大殿,“玉华殿”为正殿。唐太宗在此多次召见玄奘法师,讲论佛经,探讨佛法。著名的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在这里写成。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于公元650年下诏将玉华宫改为玉华寺,从此唐朝最大的皇帝行宫成为了一座佛教寺院。后来,在玄奘法师请求下,唐高宗把玉华寺赐给他作为译场,公元659年冬天,玄奘法师来到玉华寺潜心翻译佛经。公元664年2月5日,玄奘圆寂于玉华寺。

30070ph017
玉华宫
30070ph017
30070ph018
玉华宫的玄奘大师像
30070ph018

兴教寺

兴教寺,全称“大唐护国兴教寺”,建于公元670年,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樊川。兴教寺是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是法相宗祖师玄奘法师和他的弟子们长眠之地。玄奘法师圆寂后,先葬于云经寺,后迁葬于兴教寺。另外,玄奘法师的弟子、法相宗传人窥基法师、圆测法师也安葬于兴教寺。2014年6月,兴教寺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处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30070ph019
兴教寺内景
30070ph019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9月2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