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西游记》藴藏了什么哲理?

0417ph024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0417ph024

虽然《西游记》采用的是非现实的形象构成,但它的内容并不是荒诞无稽的。作者在看似虚幻的描写中,融入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认识。与一般写实性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在表现这方面的观察与思考时,不是刻板地照搬生活的原始样态,而是略貌取神,加以精心提炼,并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读者在陶醉艺术欣赏的同时,可以领悟到作品所传达的丰富信息。

 

作为一部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描写中心的小说,《西游记》多方面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清人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中曾说:“人生斯世,各有正业,是即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确实,《西游记》所包含的迁善改过、心诚志坚、勇猛精进、以臻完美的哲理,对每个人都具有启发意义。在《西游记》中,诋君毁圣的描写随处可见。事实上,小说除了对唐太宗偶有赞词(但在“游冥”一节也把太宗奚落一番)外,所写的从天宫玉帝到取经路上的西方各国国王,大都昏庸无能,他们往往奉道毁僧,如车迟国国王以妖道为“国师”,毫无主见,听凭妖道摆布。乌鸡国、比丘国的国王也都如此。这既有历史上某些帝王如隋炀帝、宋徽宗的影子,同时很可能直接影射着崇道灭佛的明世宗。

 

在作者看来,正是人的贪欲导致了人的堕落、社会沉沦,取经路上的大小妖魔就是这种堕落、沉沦的象征。灾难深重的人们渴望拯救,于是就天生地养出一个神猴来实现这一企盼,就有了那一连串神采飞扬的降妖伏魔故事。当然,作者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是空洞的,例如从他对市井社会酒楼歌馆热闹繁华的赞赏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带来了新的社会意识形态;从他对牛魔王家族的勾勒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西游记》对社会人伦关系的准确把握,以及疏中见密的意趣。

 

《西游记》的宗教观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宣传佛教教义,也有阐发道教思想。在佛道二教的表述中,作者也有自己的意愿倾向。如对佛教,他似乎对禅宗情有独钟,所以在作品中,化用了一些禅宗典故、语录,如菩提祖师用戒尺敲打孙悟空三下,孙心领神会,正是《坛经》所记弘忍向慧能传法的翻版。而对道教,作者则推崇内心修持,所以妖道往往讲的只是炼药烧丹,缺乏修心养性。但是,《西游记》又不是简单的传教之作,作者对宗教可以说是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这表现在作者并不独尊一教的理念上,如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菩提祖师,实际上就是兼容佛、道,乃至百家思想。

 

而在具体描写中,作者更有许多讥佛讽道的地方。读者可以看到,在小说中,被喻为“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的《心经》,从来没有发挥过驱魔散妖的作用;而属于道教的三清神像,更被猪八戒弃于茅坑之中。如果说,作者对宗教有真正的信仰的话,恐怕也是世俗气息很浓的民间信仰,这也就是为什么代表着民间信仰的观音形象在小说中那么突出的原因。

0417ph008
唐三藏见到如来佛
0417ph008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