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70ph011
玄奘法師所譯的經文(平子攝)
30070ph011

玄奘是舉世公認的佛學家、宗教活動家、翻譯家、旅行家,他對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交通史、中國佛教史、中國翻譯史等多方面做出卓越貢獻。

 

發展佛學

玄奘對佛學的發展有傑出貢獻。在印度時,玄奘把印度各個學派的主張總結起來,促進各派融合和發展,吸取各家精華,形成自己的思想。回國之前,他把在那爛陀寺中看到的《唯識三十頌》,還有十個論師的註解總共有2500頌,全部收集一起,寫成了《成唯識論》,提出「三境理論」,推動了印度正統佛學的最高學說唯識宗的發展,對中國佛學和中國哲學的發展起了非常重要作用。回國後,在吸收、改造印度佛學的基礎上,玄奘創立了中國的佛教宗派唯識法相宗,法相宗着眼於佛法,是研究佛法和實踐佛法的佛學宗派。在唐朝法相宗盛極一時,還影響了日本、韓國等地的佛教發展。

30070ph012
玄奘所著的《高僧全傳》(平子攝)
30070ph012

翻譯經典

玄奘法師用了19年時間,翻譯佛教經典作品75部,總計1335卷。在他翻譯的所有作品中,最多是大乘經典中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總共有600卷,其中就有廣為人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次是瑜伽唯識經典中的作品21部,總共有201卷。小乘經典中的21部作品,總共有201卷,其中包括《解深密經》和《瑜伽師地論》等基本經典。他重點翻譯大乘和小乘佛教的作品,另外還譯有密教經典。與此同時,他還將中國的《老子》譯成梵文,傳播中國文化。

30070ph013
當代出版的佛經
30070ph01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全600卷是玄奘法師於公元660年正月至公元663年在玉華寺翻譯完成。玄奘法師將帶回來的三種梵本校對後,本着「不敢更刪,一如梵本」的原則,一邊翻譯,一邊更正舊的翻譯版本,後人用「一語之安堅如磐石,一義之安燦若晨星」來形容玄奘法師譯本的語言精煉、言簡意賅。《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或《般若經》。般若,是「智慧」的意思。《大般若經》總計600卷,梵本共有20萬偈。總括了一切般若類經典,是大乘佛教的基礎理論,被稱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這部佛經大約成書是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在隨後幾個世紀中又不斷豐富完善,成為佛典中篇幅最大的一部。由於梵文本是說佛在16次講經會宣說此經,因此內容分16會,包括般若系16種經典。中心思想在於說明一切現象性空幻有的道理,認為世俗認識的一切物件都假而不實,只有通過「般若」智慧對世俗認識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達到覺悟解脫。

 

公元649年5月,玄奘法師翻譯完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被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還簡稱為《般若心經》或者《心經》。這部作品文字全部僅僅260個字,是漢傳佛經中最短的一部,但在佛教中卻佔據着極其崇高的地位。它是大乘佛法的心要,被譽為佛教群經之典和萬法之首,是整個佛學的高度濃縮。《心經》有數種譯本,而以玄奘法師所譯最為流行,經書文字簡約,內容生動,氣度恢弘,包羅萬象,不僅是佛教徒,而且在寺廟出家或是在家修行也是必須要背誦的典籍,其中「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名句更為世人所傳誦。

30070ph014
當代著名書法家抄寫的《心經》,玄奘大師譯本。
30070ph01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2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