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畫像磚石為何盛於漢朝?

0505ph006
樓闕、人物、車騎出行,山東嘉祥宋山畫像石(拓片)。
0505ph006

經過漢初的休養生息,至武帝時,社會呈現出一派繁榮富足的景象。經濟繁榮促成了盛行厚葬的風氣,同時引發了技術的變革,西漢後期出現可作為刻刀原料的脫碳鋼,集硬度、強度、耐衝力於一體,工具改良,使石刻技術得以迅速發展。

 

戰國晚期到西漢一朝的幾百年間,中國傳統藝術經歷了從形成到逐步奠立的過程,講求氣勢的雕塑風格和以線條為造型骨幹的繪畫方式已基本確立,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也日臻純熟,藝術的發展進步,無疑為漢代畫像磚石的興起打下了堅實基礎。

0505ph009
白虎、三足鳥,河南唐河畫像石(拓片)。
0505ph009

自漢武帝後,以「孝」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逐步佔據了統治地位,其所倡導的「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觀念,更為漢代厚葬風潮的氾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墓葬藝術的畫像石、畫像磚正是在上述社會背景下產生和逐步繁榮起來。

中國人講孝,這當然是美德,但在中國古代,「孝」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政治策略。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孝道遂成為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國人最重要的倫理道德觀念。孝不僅是中國古代維持宗族親情的紐帶,而且是穩固整個封建統治的基石。《孝經》說孝為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所以漢代天下皆誦《孝經》,皇帝也經常賞賜孝悌,以此教化民眾。

 

古人相信「萬物有靈」,信仰靈魂不朽,其實是人類否定死亡、追求生命永恒的一種信念。經過先秦的發展,至漢代,中國人對天地萬物、生前死後逐步形成了一些共同概念,相伴靈魂不死而生的,是仙界、冥界的龐大體系,同時,陰陽五行和天人相應理念也滲透到墓葬文化中。

 

神仙思想是伴隨着人們希望健康和長壽的美好願望而產生的,最初是追求生命延續甚至不老、不死。《釋名‧釋長幼》對仙的解釋就是:「老而不死曰仙」。但現實總是殘酷的,人人都無法逃避死亡,既然神仙世界是那麼美好,生前的夢想為何不能死後去實現呢?所以神仙思想不久就延伸到了冥界,而追求永生的信念,也轉化成為喪葬信仰。

 

陰陽五行思想是漢代思想的核心,滲透於漢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漢代政治、宗教、信仰、文藝、喪葬等幾乎所有領域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陰陽五行觀念,是人們在長期觀察天文、地理所得來的經驗和認識基礎上產生的,因此它與中國早期的宇宙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0505ph010
山東嘉祥武氏祠前石室畫像石(拓片)
0505ph010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2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