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代商業有哪些顯著特點?

0902ph005
繁華的清代京城前門市街
0902ph005

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均帶有濃厚政治和外交色彩。商業的發展與城鎮的發展又有着天然的內在聯繫。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鎮的勃興,而城鎮興起之後,人口不斷增加,交通不斷完善,又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二者相輔相成。其中:大運河開鑿後,成為各地水路交通的重要樞紐,促進了各地物資交流,由此帶動了一批運河沿岸城鎮的商業繁榮,如南方的揚州、蘇州、杭州,北方的臨清、濟寧、天津都是著名的運河城鎮;張騫鑿空通西域之後,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河西走廊由此逐漸產生了一批商鎮,如武威、張掖、敦煌等。明代外患頗重,政府為此而設置九邊重鎮,苦寒不毛之地也漸漸有了商旅的足跡。

0902ph006
絲路城鎮湟中為古代唐蕃古道必經之路
0902ph006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政府對商業以及商人的活動非但不予支持,相反還處處加以限制和干預,如實行禁榷制度,貶低商人地位、徵收高額商稅等。其中:禁榷制度是指政府對某種商品的生產與銷售實行壟斷,禁止私人經營,目的是為了獲取巨大利潤。禁榷的物品都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如鹽、鐵、茶、酒等。比較完備的禁榷制度是西漢武帝時建立,實行鹽鐵專賣和酒榷,並為歷代統治者所沿用,禁榷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商人在經濟上很富有,但社會地位卻很低下,人們常說「士農工商」,商人位於四民之末,地位不如手工業者。自戰國後期商鞅在秦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以來,政府對商人的打壓便一直沒有間斷;徵收商稅是保證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國古時候的政府卻往往不顧實際,濫收苛徵,商稅之重不僅令商人不勝其擾,也抑制和破壞了商業的正常發展。

0902ph004
明朝杭州北關夜市
0902ph004

商人的歷史幾乎與人類文明史一樣古老,中國有歷史記載的第二個王朝商朝,就是由善於經商的商族人建立。但在中國歷史上,商人的地位卻一直處於一種奇怪的矛盾之中。一方面,社會生活離不開商人,「無商不通貨財」。在追逐財富的過程當中,人們很清楚地知道商人所具有的優勢;另一方面,自秦漢以來,都將「重農抑商」作為基本政策沿襲下來。即使這樣,商人作為社會中最有活力的成員,一直在社會上備受矚目。一些成功商人,取得了法律所沒有給予的社會聲望與地位,廣東行商、江淮鹽商、山西票號商等商人集團,就在社會上擁有一定勢力,與官員們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國家雖然抑商,商業卻仍因社會需要而蓬勃地發展起來。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