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漢語的語法有甚麼特點?

0615phn002_01
漢語的語法有三大特點
0615phn002_01

漢語語法同其他語言,特別是印歐語的語法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缺乏形態變化,語序和虛詞是最重要的語法手段。漢語是一種分析性語言,缺少綜合性語言如俄語、德語等那種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主要通過語序、虛詞等語法手段來表示語法關係和語法意義。例如,「要我做」和「我要做」,語序不同,結構和意思也不一樣。「看報」和「看的報」,有沒有虛詞,結構和意思也不一樣。漢語有時連虛詞也可以省略不用,採用「意合法」。例如,「我前面帶路」,「前面」之前省略了「在」。

 

二、漢語詞組和句子及詞的結構方式基本一致。許多詞組加上句調便可成為句子。許多復合詞(如「開學、射箭」一類的離合詞和詞組沒有明確的界限。

bulb

離合詞

離合詞是語素之間可以插進別的成分的合成詞。離合詞沒插進別的成分時是一個具有單一意義的詞,插進別的成分時就成為一個短語。離合詞的構詞方式多為動賓式和後補式。例如:簽約──簽了約/打工──打過兩年工/叫門──叫了半天門/打倒──打不倒/推動──推得動。

三、 漢語詞類和句法成分之間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而是一對多的關係。除了副詞大都只作狀語之外,其他每一類詞都可以作多種句法成分。例如,動詞常作謂語,有時還可以作主語、賓語或定語等。此外,漢語的量詞極為豐富。漢語的詞語結構常常受單雙音節的影響,有雙音節化的傾向。例如,說「老王」、「小李」,不說「老歐陽」;說「進行訓練」,不說「進行練」。漢字對詞形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口語裡兒化詞末尾的「兒」,在書面上往往不出現。

bulb

狀語

狀語是動詞、形容詞前面的修飾語,它指出動作行為或者性狀「甚麼樣」,在「甚麼時候」、「甚麼地方」等情況。狀語可以用來表示動作、性狀的情態、程度、處所、時間、範圍、重複、肯定、否定等。例如:小美十分喜歡吃水果(表示程度)。充當狀語的詞包括副詞、形容詞、動詞、代詞、名詞等。

bulb

定語

定語是用在名詞前表示領屬、性質、數量等的修飾成分。名詞、代詞、形容詞、數量詞等都可以作定語。例如:民間團體(名詞)、新鮮水果(形容詞)、一架飛機(數量詞)等。

如果有人跟你說:「吾乃中國人也。」你會如何反應?這種說法是古人的說法,現在只能說:「我是中國人。」現代漢語語法是由古代漢語語法發展變化而來。二者有許多同異之處,我們學習現代漢語語法時,要注意二者的區別和聯繫。就拿上面的判斷句來說,古代漢語用語氣詞「也」幫助判斷,現代漢語用動詞「是」表示判斷。再如,在上古漢語裡,用「不」等否定詞的否定句有一個特點: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總是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己」是「知」的賓語,放在「知」的前面。我們現在只能說「不了解自己(不知己)」,不能說「不自己了解(不己知)」。又如,古代漢語既可以說「以一當十」、「以夜繼日」,也可以說「一以當十」、「夜以繼日」。除了古代漢語留下的成語之外,現代漢語已經不再使用後一種語序了。漢語語法和印歐語語法最明顯的區別,是漢語沒有印歐語那種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例如:印歐語中不少語言,如俄語的名詞、形容詞等都有性、數、格的分別,如陰性、陽性、中性,單數、複數,第一格、第二格等,而漢語則沒有。

bulb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這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我,只怕我不了解他人。」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