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北京話為何稱官話?

30008ph008
中國漢語方言圖
30008ph008

官話方言是以北京話為基礎定義的北方部分語言統稱,即廣義的北方話(晉語等除外)。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話通行地區,從元代以來一直是中國政治高度集中的心臟地帶,向來官場上辦事交際,都使用北京話,因而有「官話」的名稱。現在全國推行的普通話,就是在「官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東北三省和河北方言最接近官話。

 

北方漢語在兩漢時代還是分歧異出,比較混亂。經隋、唐、宋三代的穩定發展,才逐步融合統一起來,北方話作為一個方言大區才逐漸明確起來,在漢語中基礎方言的地位才正式確立起來。北宋時,沈括首次提出了「北人音」這個概念。北方話在漢民族的發展長河中,一直佔着特殊重要地位。它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北絕大多數漢民居住的地區,長江以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帶,四川、雲南、貴州三省大部分漢族地區,以及湖北大部分、廣西湖南一部分地區,約佔全國漢語地區的四分之三、漢族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北京話是官話的代表。

bulb

沈括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一個官僚家庭。自幼勤奮好讀,24歲開始踏上仕途,三年後,被推薦到京師昭文館編校書籍,並開始研究天文曆算。晚年他在夢溪園總結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科學研究,寫了聞名中外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和《忘懷錄》等。

30008ph009
沈括像
30008ph009

我們從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來分析官話方言的主要特徵。在語音上,主要表現在古全濁聲母字清化讀成清聲母,「富」和「父」、「貴」和「跪」的讀音都沒有差別;輔音韻尾較少,古韻母中的閉口韻尾[-m],都併入了[-n]韻尾,如古讀[-m]韻尾的「甜」和「鹹」;聲調數目一般較少,大都在四至五個,個別的也有三個,多的也有六個,而且只有少數地方保留入聲。

 

在詞彙上,主要表現在雙音節的詞佔優勢,例如許多在官話方言中加「子」的雙音節詞,像「稻子」,南方方言叫「稻」或叫「禾」;官話保留的古漢語詞語比南方方言少,例如「眼睛」、「站立」,官話大都與普通話稱說一樣,而南方的許多方言仍然沿用古漢語的說法,「眼睛」叫「目」,「站立」叫「立」;外來借詞比較少;語氣詞較少,用法更加概括,分工不是很細,如「呢」、「嗎」、「啊」官話方言跟共同語是一致的,而南方許多方言比官話方言要豐富得多。

南方方言叫「稻」或「禾」

在語法上,主要表現在官話有一些詞的結構和南方方言有所不同,官話「公雞」的說法,只有西南官話偶有「雞公」稱說;重疊式的運用,官話比南方方言要廣泛,如官話的「爸爸」、閩、粵、客、吳等南方方言則大都在單詞素前加「阿」來表示,說成「阿爸」。在官話中一個句子可出現兩個「了」字,前者表示動作、行為的完成,後者作為句子的語氣詞,如「他吃了飯了」,這種句式在南方方言中比較少見;官話表示被動的介詞比較多,除用「被」字外,還可以用「給」(他給人罵了一頓)、「受」、「叫(教)」、「讓」等。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2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