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方言是怎樣形成的?

30008ph002
中國地大物博,包含着多種地域方言。
30008ph002

人類的祖先為了在日常生活交流信息,於是發明了語言。為了便於研究,語言學家根據語言的使用範圍和特徵,把語言分為共同語和方言。所謂共同語,指一個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在中國,先秦稱「雅語」,兩漢稱「通語」,清末以後稱「國語」、「普通話」。何謂方言?方言是就民族共同語而言,是指某一個民族某一個地區的人共同使用的語言,在中國,也有地方稱它為「地方話」、「土語」或「土話」。一個民族語通常都有一種或幾種方言,如漢語,就有官話方言、晉方言、徽語、湘方言、閩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平話等十種。此外,各種方言可以再細分為地區、地域和地點等各種方言。如閩方言區,可以再分為閩南、閩北、閩東、閩中、莆仙等各種地域方言;而閩南這一地域方言,又可以再分為泉州、漳州、廈門等地點方言。

 

方言的歷史非常悠久,但目前還無法闡述清楚。然而,現代漢語方言的形成與社會發展變化有着密切關係。中國西周以前,因史料限制難以論述。到了公元三四世紀,不僅北方方言有差異,南北方方言也有明顯不同。這時漢語方言,除了北方話以外,吳方言、粵方言、湘方言也可能已經在東南地區逐步形成。周秦以後,漢人逐步南下進入南粵(即今廣東、廣西等地),他們所操的北方漢語與當地異族語言融合,於是就逐步形成了粵方言、平話。魏晉南北朝時期,因中國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入主中原,並相繼建立政權,原來統治北方地區的司馬氏政權南遷江南,大批漢人也因社會動亂而不斷南遷。在北方,漢語因與異族語言接觸發生重大變化;在南方,南渡的北方人帶去的漢語與當地漢語方言融合也發生變化。這時,漢語出現了「南染吳越,北親夷虜」的混雜局面。客家方言、閩方言,乃至贛方言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古以後社會發生的人口大規模遷移有着密切關係。可以說,現代漢語方言的格局,在中古以後就基本形成。

30008ph003
方言的產生推斷源自周朝,圖為周武王畫像。
30008ph003

漢語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上古時期,由於秦晉方言在各地方言中影響最大,可以把它視為漢語共同語的基礎方言。漢代以後,隨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東移,漢語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也逐漸從陝西、山西移至河南汴洛中州,以至江蘇金陵一帶,進而擴展到東北和西南各省,漢語基礎方言的中心也進一步移至北京一帶。

30008ph004
漢語基礎方言的中心移至北京一帶
30008ph004

方言與民族共同語,地區方言與地域方言,地域方言與地點方言之間,在語音、詞彙和語法上都「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把方言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歷史悠久。在中國西漢末年,楊雄就寫了《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簡稱《方言》),記述西漢時各地方言的詞語,全書13卷,共約12,000字。此書當稱為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著作。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2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