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哪些是中國常見的飼養動物?

0810ph026
明代宮蠶圖
0810ph026

蠶是中國古代最主要的經濟昆蟲之一,主要用於蠶絲,而蠶絲是主要的紡織原料之一,中國是最早利用蠶絲的國家。古史上有伏犧「化蠶」,嫘祖「教民養蠶」的傳說,公元前十三世紀,桑、蠶、絲、帛等名稱已見於甲骨卜辭。蠶絲和大麻、苧麻,以及後來的棉花,皆成為中國人主要的衣着原料,蠶桑也成為中國農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豬在畜牧業不甚發達的中國傳統農業中的確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南方、北方都已飼養豬,並成為主要的家畜,各地原始社會遺址中出土豬骨的數量最多。但後來養豬業在提供肉食之外,更重要的作用在於積肥,豬糞成為種植業最主要的肥料來源,農諺中有「養豬不掙錢,回頭望望田」的說法。

 

馬被奉為「六畜」之首,它的重要更多是在軍事上。歷代統治者都把為軍事戰爭服務的養馬業作為重要政務,形成「馬政」。所謂「馬政」也就是一套有關馬的飼養、役用的制度。馬政起源於商周時期,到隋唐時期趨於完備。馬政促進了養馬業的發展和養馬技術的進步。

0810ph025
草原上的馬
0810ph025

中國古代所飼養的牛主要有:黃牛、水牛和犛牛三種。黃牛主要分佈在北方,水牛主要分佈在南方,犛牛則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最初養牛主要是為了祭祀,祭祀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牛用作祭品,稱為「犧牲」,後世也多有宰牛祭神的例子。傳統農業中,牛的最大用途在於耕田。自牛耕發明之後,牛成為農業生產主要動力。古人對耕牛的飼養非常重視,流傳至今除有專門的《養耕集》和《抱犢集》,有關養牛技術的記載還見於其他一些綜合性的農書之中。

 

0810ph027
唐代彩繪陶牛圖
0810ph027

羊分綿羊和山羊,是經濟價值很高的動物,羊肉可以吃,羊奶可以飲,羊毛和羊絨可以衣。不過在中國農區養羊主要是為了食用,其次便是積肥。自古養羊以成群放牧為主,這一特點在漢字「群」字中保留下來。成群放牧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防止傳染病。《齊民要術》則提出了在羊圈門前作溝,羊群進出均跳越而過,以此來區別壯羊和病弱的羊只。由於中國古代養羊主要是為了食用,因此促進了催肥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棧羊法。所謂「棧羊法」,即屠宰之前的捨飼催肥。

0810ph028
草原上的羊
0810ph028

報曉可能是人類馴雞的最初動機,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家雞遺存反映當時飼養的主要是雄雞。傳統農業社會生活的一大特點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雞啼鳴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計時器。另外,鬥雞也是一項中國人喜愛的一種娛樂方式。不過,雞的價值更主要的在於提供肉食和蛋品。有關養雞技術在《齊民要術》等農書中有零星的記載,清代出現了一部養雞專著《雞譜》,更多談的是有關鬥雞的飼養。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