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非文化交流

30038ph041
30038ph041

由於地理的距離,公元前後幾個世紀,中國與非洲很長時段處於間接接觸狀態。儘管這樣,兩大文明之間交光互影仍在千年的歷史過程中持續地進行,雙方均相互受益。中國受益方面,玻璃、煉糖、天文學、機械製造技術、醫學、雜技藝術以及非洲動植物的引進等,均對中國本土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亞歷山大城的羅馬玻璃技術可能對中國玻璃技術有重大影響。隋唐時期中國納鈣玻璃器顯著增多,與鉛玻璃器並存,是西域製造方法明顯影響中國玻璃器製作的證明。宋代進口大量伊斯蘭玻璃器皿,明顯推動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埃及的煉糖技術在元代傳入中國,中國人終於學會了精煉食糖的方法。

 

埃及天文學家依據渾天儀和方位圈的實測結果,製定了哈基木曆表,修正當時通行的曆表。哈基木曆表於元代傳入中國,對中國天文學家郭守敬修訂曆表幫助頗大。元以後中國天文儀器走向巨型化,也受到埃及和阿拉伯天文學的影響。

 

埃及發明創造的桔槔、曲柄和製鎖工藝可能對古代中國機械技術的發展有所貢獻。埃及的製刀技術所達到的水準引人注目。元順帝時期,埃及等地生產的刀弓、鎖子甲曾被作為進獻的貢品。

 

阿拉伯醫學十分發達。埃及猶太裔藥學家阿塔爾1260年在開羅完成《官藥手冊和貴人寶鑑》的編寫,此書在穆斯林東方地區很流行;曾在北非行醫採藥的貝塔爾編纂的《醫方彙編》,則是當時最完備的醫方大全。元代編譯《回回藥方》便是以這兩部醫典和藥典為主要依據。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就與擁有悠久雜技史的埃及有雜技交流。犂靬的雜技魔術在漢武帝朝廷上表演,給生性喜歡喜慶歡樂的中國人增添了生活情趣。

 

非洲地處熱帶,有些源於非洲的動植物在中國原生產史和習俗演變史上曾起過重大作用或扮演不同凡響的角色。

 

非洲受益方面,包括輸入了絲綢、瓷器、中國「四大發明」等。自從公元前三世紀從中國輾轉萬里運來絲綢,成為衣料極品,地中海世界的服飾文化便在中國絲綢的滲透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

 

除絲綢外,中國另一項發明──瓷器通過海路向非洲湧來。瓷器和仿中國瓷器的埃及陶器構成了中古埃及飲食文化和陶瓷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中埃之間陶瓷文化的交流和切磋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另外,埃及在中國發明的造紙術西傳歐洲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普遍使用中國紙,刺激了埃及造紙業的發展。擁有了大量紙張,法蒂瑪王朝的開羅國家圖書館藏書從劫後的零落也增加到20萬冊。中國造紙術西傳推動了世界文化的普及運動,影響深遠。

 

除了雕版印刷、火藥、指南針等發明在元代經過埃及、摩洛哥等地傳到歐洲以外,其他名不見經傳的發明也傳入埃及和非洲其他國家,當中包括煉金術和皮影戲。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