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東非因何是中國古瓷的儲倉?

30038ph037
中國的製瓷工藝(劉軍英攝)
30038ph037

中國瓷器在非洲東部比北非分佈更廣,而且數量大、品種多,以致東非有「中國古瓷的儲倉」之稱。衣索比亞發現中國古瓷的重要地點有8處。大約從十三世紀起中國的青瓷、青花瓷和釉裡紅運到紅海澤拉港附近的薩阿德丁島,埃及商人由此起岸運到衣索比亞和索馬里。

 

中國瓷器不像中國絲綢,無影無蹤地消失於公元七世紀以前阿克森姆古國潮熱氣候裡,而以永不腐朽的身軀充當歷史見證。中國瓷器有的原封不動保存下來,細潤如玉,光潔無疵,仍顯示出高貴地位和顯赫聲望;有的瓷器已粉身碎骨,散成碎片,為泥土所掩埋,但仍質地堅脆,色澤鮮明,閃爍着歷史煙塵。

 

衣索比亞塔納湖的古代基督教教堂裡有一個精美的瓷罐,裝着著名皇帝薩爾察丹格爾的內臟。東非早期清真寺與西亞、北非清真寺的顯著不同之處,是前者採用大量進口的中國瓷器來裝飾清真寺,而不是以精美的花磚來裝飾,因東非尚未具備自己建窯燒磚的條件。東非清真寺大殿的密哈拉布(禮拜龕)是用瓷器裝飾,墓室亦用瓷器點綴,延綿幾個世紀之久。可想而知,東非穆斯林需要消費多少中國瓷器,難怪考古學家說,在東非多處廢墟如基爾瓦遺址,中國瓷片可以整鍬整鍬地鏟起來。由於中國古瓷文化與東非的社會生活和宗教意識密切交融,使古瓷成為獨具特色的東非穆斯林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

30038ph036
中國陶瓷(鐘新攝)
30038ph036

從對外貿易角度看,東非本身擁有大量進口中國瓷器的物質基礎。東非盛產的多種香料和象牙是中國漢朝以來幾個朝代歷久不衰的特需商品。古代埃及人和中國人都喜歡焚香。有多位學者認為漢朝以後中國人喜用的長柄香爐是起源於古埃及,中國人喜用香料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唐朝上層社會男男女女整日生活在香雲繚繞的環境中,宅院散發着香味,浴桶中加了香料,衣裳掛着香囊,不僅寺廟香煙嫋嫋,連衙門公堂也香氣襲人。趙宋一代對海外盛產的香料有更大需求。1077年(神宗熙寧十年)僅廣州一地進口乳香348,673斤。南宋在偏安局面下,君臣上下「錯把杭州當汴州」,過着陸游詩作《武林》「樓台飛舞祥煙外,鼓笛喧呼明月中」的苟安奢靡生活,富裕階層追求產於東非柏培拉的用上等真龍涎和香焚燒。香料繼續擴大用途,用作化妝、調味、醃存等,因而對香料需求量愈來愈大。宋政府派人去「盡行博買」,並把香料列入專賣,民間不得「市番商香藥禁物」,以保稅利。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1月2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