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非交往中國有何受益?

30038ph039
出土古玻璃製品
30038ph039

在中國文化與非洲文化交光互影的長期過程中,彼此從對方學到的東西很多,所受的影響亦很深。中國受益方面,玻璃、煉糖、天文學、機械製造技術、醫學、雜技藝術以及非洲動植物的引進等,均對中國本土文化、科學、藝術以至生態等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玻璃

埃及是最早出現玻璃器皿的國家之一。中國歷代統治階級對西域(廣義)玻璃器十分喜愛。東漢、魏晉、南北朝古墓發掘中都發現有大秦輸入的玻璃器。更重要的是,西域製作玻璃的方法傳入中國。亞歷山大城的「羅馬玻璃」的技術可能對中國玻璃技術有重大影響。隋唐時期中國納鈣玻璃器顯著增多,與鉛玻璃器並存。宋代進口大量伊斯蘭玻璃器皿,並非僅限於玻璃珠子和箅子等小型裝飾品,而開始有成套的器皿輸入,明顯推動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明初山東博山建有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玻璃作坊,生產中國以前不生產的鉀鈣玻璃,證明西來的玻璃製造法已在中國生根定型。

 

煉糖

埃及的煉糖技術在元代傳入中國。唐以前中國只會用甘蔗汁曬乾成糖,再用糖製成「石蜜」。唐代從摩揭陀國學會製作低級的「沙糖」,但仍不掌握糖的提純法。直到元代馬可孛羅在《遊記》中提到,福建永春(或永安)人不懂提煉精糖,十三世紀埃及人到該城,向當地人傳授木灰精製食糖之法。中國人從開羅人手中終於學會了精煉食糖的方法 。

 

天文學

埃及的希臘裔天文學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紀所寫的《天文學大成》巨著,在中非關係以間接接觸為主的時期,未能傳播到中國。他的地心體系學說沒能更早地與中國天文學互相交流。直到元代,這部著作才傳入中國,中文譯本書名為《麥者思的造司天儀式》。書藏於當時北京的北司天台。

 

機械製造技術

自亞歷山大城建城後,埃及製造技術頗有進步。埃及發明創造的桔槔、曲柄和製鎖工藝可能對古代中國機械技術的發展都有所貢獻。埃及的製刀技術所達到的水準引人注目。元順帝時期(1333—1368年),埃及(米西兒)等地生產的刀弓、鎖子甲曾被作為進獻的貢品。

bulb

桔槔

音:﹝普﹞jié gāo;﹝粵﹞gat1 gou1,音「吉高」。

義: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設一杠杆,一端繫汲器,一端懸、綁石塊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將灌滿水的汲器提起。

醫學

阿拉伯醫學十分發達。埃及猶太裔藥學家阿塔爾(Attar)1260年在開羅完成《官藥手冊和貴人寶鑑》的編寫,此書在穆斯林東方地區很流行。曾在北非行醫採藥的貝塔爾(Baytar,1197—1248年)編纂的《醫方彙編》,是當時最完備的醫方大全。元代編譯《回回藥方》便是以這兩部醫典和藥典為主要依據。此書刊刻於明初(現殘存四冊),從殘書的目錄和正文來看,設計的醫學部分有內科、婦科、兒科、外科、正骨、針灸和藥等分科。元末明初朱轅仲修纂的《大元本草》中附列很多國外藥物,其中很多藥品產於非洲、西亞和印度,國內藥店買不到,知道的人也很少。

30038ph038
西域文化傳入中國(鐘新攝)
30038ph038

雜技藝術

雜技是各國人民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中國本土雜技起源甚早,技藝卓越,流傳下來的漢代畫像石上的生動雕刻多有反映。幸運的是,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就與擁有悠久雜技史的埃及有雜技的交流。犂靬的雜技魔術在漢武帝朝廷上表演。《後漢書》詳列其表演節目,包括: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善跳丸、數乃至千。給生性喜歡喜慶歡樂的中國人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

30038ph035
古代歌舞雜技圖
30038ph035

非洲動植物引進中國

非洲地處熱帶,以其為中心的原生植物品種甚多。蜀黍(高粱)、甘薯(山藥)、亞麻、芝麻、蓖麻、草棉、紅花、咖啡、西瓜、沒藥、烏文木等植物品種,以及獅子、斑馬、長頸鹿、鴕鳥、獨角羚羊等珍稀動物在古代通過多種途徑、仲介傳入中國。但古代中國人對其中多數來源於非洲並不知曉,史籍多籠統稱之來自西域(廣義),或在其中文名稱上加一「胡」字。有些源於非洲的動植物在中國原生產史和習俗演變史上曾起過重大作用或扮演了不同凡響的角色。另外,也有許多中國的原生植物經波斯或海運傳入阿拉伯非洲世界,如桃、杏、李、生薑、茶等,給非洲世界的食譜增添了珍貴的色彩。

30038ph040
西瓜原產地南部非洲,大概公元前2000年就已傳到埃及、蘇丹。但傳入中國較晚,在唐以後的五代。
30038ph040
30038ph033
鴕鳥等珍稀動物在古代通過多種途徑、仲介傳入中國。
30038ph03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2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