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法文裡的中國烙印

30035ph012
法國著名景點──巴黎埃菲爾鐵塔
30035ph012

中法兩國近千年的交往,對於雙方都產生了積極影響,翻譯中出現的一批涉及中國的詞句就是明證。法語將中國寫成為Chine,漢語為le chinois(該詞出現於1600年),中國人為Chinois(男)與Chinoise(女)。中國古玩與工藝品稱Chinoiserie,中國瓷器為le chine,皮影戲譯作ombres chinoises,中式亭子與樓閣稱pavillon chinois,中國的擺頭瓷偶稱作pagode chinoise,七巧板之類的玩具稱casse-tête chinois,一種銅製傘形樂器小鈴笠(另譯:小鐘)為chapeau chinois,中國墨汁為encre de Chine,magot chinois為古怪可笑的瓷人。goût chinois 可譯作「中國情趣」,即產自中國的或中國風格的小擺設。另有àla chinoise 即按中國方式,C'est du chinois可譯作「這難以理解」。Chinoiser意為吹毛求疵、無端指責、鑽牛角尖。chinetoque一詞產生於1918年,有關詞典對於該詞解釋不同,按《Robert》意為「海員的行話」,《Lexis》則指出這是「種族主義用來指中國人的名詞」。

 

關於中國,另有一種表述:sino,表示「中國、漢」。中國問題研究或「漢學」稱作sinalogie,而sinologue 則為漢學家或中國問題研究者。Sinophilie意為對華友好,而sinophobie即敵視中國。中國猿人(北京人)為Sinanthrop。

 

此外,若干詞語直接按拼音納入法語,如荔枝為litchi或li-tchi、人參為ginseng等。過去,法國和西方將北京譯作Peking,近年來他們逐漸使用中國官方規定的Beijing。另外,法語中的pekin意為中國出產的獅子狗,該詞出現於1874年。

 

由於語言發音不同,若干漢語詞句的發音使法國人為難,他們將Beijing說成「北京格(g)」,上海(Shanghai)說成「上改」,武漢說成「武昂」(皆因h不發聲)。數百年來,西方人對於中國了解有限,曾誤將廣州稱作「廣東」。因此,在稍早的地圖上,廣州寫成為Canton(廣東);近年出版的地圖改為「Canton(Kuangchou)」,即「廣東(廣州)」,廣東省則為Kuang Tung。同時,關於重要地名的法文譯文也存在錯誤,如:江西與廣西,皆為Kuang-Hsi等。

 

法語的中譯文也存在問題,例如法國國王Charles的中譯。Charles舊譯「查理」,如禿頭查理、查理曼……但是,從戴高樂開始,該名詞譯成「夏爾」,如說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Charles的中譯文,至今尚待統一,約定俗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統一譯法更有利於廣大讀者。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