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公立與私立大學的分別

1106ph020
由蔡元培題寫的燕京大學匾額
1106ph020

按照辦學主體的性質,大學可分為公立大學和私立(民辦)大學。公立大學包括由中央、地方政府或國營企業投資興辦的各類大學。私立(民辦)大學包括由私人、私法人或民間組織出資興辦的大學。因受特殊社會歷史環境的影響,近代中國還出現由外國教會組織出資興辦的教會大學。

1106ph022
1921年交通大學創立時的校門
1106ph022

政府興辦的大學

不同時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創辦了數量不等的大學。新中國建立後,經過院系調整和不同時期的聚散離合,國內大學的數量與名稱發生較大變化。教育部及中央其他部門及一些省份先後興辦或組建新大學,如中央民族大學(原名中央民族學院,1951年成立)、內蒙古大學、遼寧大學、河北大學、新疆大學、湖北大學等。今天,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舉辦的大學構成中國各類大學的主體部分。隨着推進「211工程」建設,公立大學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bulb

「211工程」

「211工程」是中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實施的高等教育跨世紀發展工程,面向二十一世紀,集中資金,重點建設約100所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使之達到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1106ph021
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
1106ph021

民間創始的大學

在清末抗議外國干涉中國教育主權的學潮中,先後誕生復旦公學(1905年)和中國公學(1906年)。這是中國民間自辦大學的萌芽。民國初年,私立大學正式出現,這些大學因經費等因素制約,設本科者較少,大多僅設預科、別科或專門部,並且側重於法政科。自1917至1924年,民間掀起第二次興辦大學熱潮。私立大學經費主要來源於創辦人捐款、學費、政府補助和學校財產收入,在教學和管理上具有獨特的辦學風格。

1106ph024
1907年中國公學在上海吳淞建立校舍,圖為中國公學大門。
1106ph024

教會興辦的大學

十九世紀後期,外國教會在中國沿海地區興辦了眾多教會書院。在此基礎上,二十世紀初各地出現了一批較具規模的教會大學。美、英等國基督教會先後興辦的大學主要有:蘇州東吳大學(1901年)、上海聖約翰大學(1906年)、上海浸會大學(1908年成立,1915年改名為滬江大學)、武昌文華大學(1909年成立,後併入華中大學)、南京金陵大學(1910年)、杭州之江大學(1910年)、成都華西協和大學(1910年)、福州華南女子大學(1914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14年)、北京協和醫科大學(1915年)、福建協和大學(1915年)、濟南齊魯大學(1917年)、廣州嶺南大學(1918年)、北京燕京大學(1919年);由天主教會創辦的大學主要有:上海震旦大學(原名震旦學院,1932年改稱大學)、天津津沽大學(1922年)、北京輔仁大學(1927年)。

 

教會大學在專業設置、女子教育、教學管理上頗具特色,對中國大學教育產生某些積極影響。但由於它不受中國法律約束,直接聽命於教會,因而嚴重侵犯了中國的教育主權。二十年代初,全國掀起「收回教育權運動」,迫使教會大學向中國政府立案註冊,逐步本土化。新中國建立後,教會大學被人民政府接管。

bulb

「收回教育權運動」

1922至1925年間,國內各界爆發大規模的反對教會教育、收回教育主權的政治運動,提出所有在華教會學校必須向中國政府註冊、取消全部宗教課程和宗教儀式等要求。受其影響,北洋政府教育部公佈《外人捐資設立學校請求認可辦法》六條,宣佈教會學校須向中國政府立案註冊。

1106ph023
1929年交通大學總校設於上海,圖為交通大學上海總校紀念台。
1106ph02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0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