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公立与私立大学的分别

1106ph020
由蔡元培题写的燕京大学匾额
1106ph020

按照办学主体的性质,大学可分为公立大学和私立(民办)大学。公立大学包括由中央、地方政府或国营企业投资兴办的各类大学。私立(民办)大学包括由私人、私法人或民间组织出资兴办的大学。因受特殊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近代中国还出现由外国教会组织出资兴办的教会大学。

1106ph022
1921年交通大学创立时的校门
1106ph022

政府兴办的大学

不同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创办了数量不等的大学。新中国建立后,经过院系调整和不同时期的聚散离合,国内大学的数量与名称发生较大变化。教育部及中央其他部门及一些省份先后兴办或组建新大学,如中央民族大学(原名中央民族学院,1951年成立)、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大学、新疆大学、湖北大学等。今天,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构成中国各类大学的主体部分。随着推进“211工程”建设,公立大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bulb

“211工程”

“211工程”是中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工程,面向二十一世纪,集中资金,重点建设约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使之达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106ph021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1106ph021

民间创始的大学

在清末抗议外国干涉中国教育主权的学潮中,先后诞生复旦公学(1905年)和中国公学(1906年)。这是中国民间自办大学的萌芽。民国初年,私立大学正式出现,这些大学因经费等因素制约,设本科者较少,大多仅设预科、别科或专门部,并且侧重于法政科。自1917至1924年,民间掀起第二次兴办大学热潮。私立大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创办人捐款、学费、政府补助和学校财产收入,在教学和管理上具有独特的办学风格。

1106ph024
1907年中国公学在上海吴淞建立校舍,图为中国公学大门。
1106ph024

教会兴办的大学

十九世纪后期,外国教会在中国沿海地区兴办了众多教会书院。在此基础上,二十世纪初各地出现了一批较具规模的教会大学。美、英等国基督教会先后兴办的大学主要有:苏州东吴大学(1901年)、上海圣约翰大学(1906年)、上海浸会大学(1908年成立,1915年改名为沪江大学)、武昌文华大学(1909年成立,后并入华中大学)、南京金陵大学(1910年)、杭州之江大学(1910年)、成都华西协和大学(1910年)、福州华南女子大学(1914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14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15年)、福建协和大学(1915年)、济南齐鲁大学(1917年)、广州岭南大学(1918年)、北京燕京大学(1919年);由天主教会创办的大学主要有:上海震旦大学(原名震旦学院,1932年改称大学)、天津津沽大学(1922年)、北京辅仁大学(1927年)。

 

教会大学在专业设置、女子教育、教学管理上颇具特色,对中国大学教育产生某些积极影响。但由于它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直接听命于教会,因而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二十年代初,全国掀起“收回教育权运动”,迫使教会大学向中国政府立案注册,逐步本土化。新中国建立后,教会大学被人民政府接管。

bulb

“收回教育权运动”

1922至1925年间,国内各界爆发大规模的反对教会教育、收回教育主权的政治运动,提出所有在华教会学校必须向中国政府注册、取消全部宗教课程和宗教仪式等要求。受其影响,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六条,宣布教会学校须向中国政府立案注册。

1106ph023
1929年交通大学总校设于上海,图为交通大学上海总校纪念台。
1106ph02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0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