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如何製作皮影?

1504ph019
製作影偶
1504ph019

製作皮影,普遍採用硬驢皮、羊皮、牛皮,並有五個步驟:

  1. 刮皮,把獸皮兩面刮淨變透明。使用的刮刀是圓形,半捲式,中間有手把,唐山地區稱「鎪子」。
  2. 漿皮,經過刮淨的驢皮,用開水泡過晾乾後,再用糯米湯刷洗一遍,然後再陰乾,經過六七天的時間,皮材即製成。
  3. 造型構圖,根據不同的劇情修改傳統圖樣,將獸皮放在圖樣上,用專用鐵杆,依圖扎出輪廓。
  4. 雕鑲,鑲刻有專用的刻刀,並要墊着特別蠟板,雕鑲獸皮。
  5. 着色塗油,主要用紅、綠、黃、黑四色,根據需要深淺運色。着色後陰乾,再壓平,然後薄薄地塗一層桐油。這是灤州皮影的製作方法。
1504ph005
影偶結構圖
1504ph005

陝西影戲則用筆點色後,不上油,放在鍋裡蒸,蒸後即成,名曰「出油」。兩地皮影製作方法之不同,可能因為是牛皮影(陝西皮影)與驢皮影(唐山皮影)的區別。

 

中國皮影,北方以灤州皮影代表,影人結構分七大部分:頭、上身、上臂(兩件)及下臂(兩件)、手(兩件)、下身、腿(腳與腿相連,兩件),共11個組件。中心控制是脖條。以桿子操縱。生旦臉部鏤空,淨丑則塗色,臉形稜角分明,尖下巴,平額頭。形體較小,一般25.4厘米至30.4厘米左右,最高40.6厘米。多以驢皮雕鏤。以黃牛皮雕鏤的陜西皮影亦分11個組件。

1504ph007
西遊記
1504ph007

南系以成都燈影戲為代表,影偶分大、中、小型,大燈影身高60至80厘米,個別高達1米,中燈影40至60厘米,小燈影24至30厘米。成都燈影全身共分14關節:帽、頭、胸、腹、下肢二、上臂二、前臂二、手掌二。頭子可插進脖項上用細鐵絲纏繞的皮圈內。其餘關節用細麻繩連結。一個穿戴整齊的影人分三段:帽作一段,頭作一段,統稱「帽子」(北方稱「頭茬」),衣履共作一段,統稱「把子」(北方稱「戳子」)。

 

影偶的頭部造型分為臉譜及頭飾兩部分。臉譜造型十分豐富,色彩繽紛奪目,藉以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既有觀賞價值,兼具裝飾的功能。如陝西皮影臉呈方形,雕刻細緻而精密;四川皮影的雕刻設計受傳統川劇影響頗大,如成都燈影的頭部前額突出呈弧形,下巴曲而圓。

1504ph008
白蛇傳
1504ph008

影偶的頭飾以帽飾為主,分冠、帽、盔、巾等。影偶的帽飾是用以區別人物的身份、官階、出身等,如冠有龍冠、鳳冠、荷葉冠;帽有羅帽、員外帽;盔有高盔、帥盔;巾有八卦巾及方巾等。此外,影偶的鬍子也體現了人物的年齡與身份,如一字髯、蒼滿髯及八字髯等。  

 

至於戳子方面,有龍袍、蟒袍、官衣、褶子、鎧甲、旗靠及仙衣等。皮影的基本服飾與戲曲服飾相同。如蟒是將相的官服,分男蟒及女蟒。男蟒雕九條團龍,女蟒雕有丹鳳朝陽等圖案。靠是將士穿的鎧甲,分硬靠(身後有四面小旗)、軟靠(沒有旗子)、神靠(雕有天衣飄帶)等。

1504ph004
皮影人物(武生)
1504ph004

場景方面,因受影幕的限制,只能採平面空間,但卻能以半側透視呈現了三維立體結構。另一方面,皮影亦可同時雕刻出一齣戲的一個場景,包括人物、道具及佈景等。常見的場景如亭台樓閣、廟堂寺院、山石花木及金殿朝房等。

 

中國皮影關節靈活,在優秀藝人操縱下,行坐顧盼、端帶撩袍、舞刀揮劍、駕霧騰雲、打鬥馳馬,出神入化,令人叫絕,扮演種種傳奇故事,塑造了生、旦、淨、丑、神、佛、靈、怪、獸種種難以想像的影窗形象,成為馭物為靈的藝術。

1504ph009
皮影戲傳統劇目《花亭相會》
1504ph00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7月1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