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510ph005
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為國家珍貴文物
20510ph005

佛像是佛教教理的重要載體和弘法的手段之一,所以古人把佛教也稱為象教,即有緣於此。佛教源於印度,由於印度佛教及其佛像傳入中國的路線不同,傳入中國後便形成了三種流派,分別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佛教初傳入中國,起初並沒有受到中國人的重視,但後來受到統治階層提倡,佛教日益興隆。佛教建築、石窟造像紛紛出現,佛像開始遍佈中國各地。

bulb

象教

佛教說理教人都用形象,所以亦稱為「象教」。

20510ph001
連雲港孔望山的大象浮雕像
20510ph001

佛教最早是甚麼時候傳入中國?儘管學術界有多種意見,但無論是據出土實物判斷,還是史籍記載,應該說在東漢初年的公元一世紀左右最恰當。漢代,統治階級派人西行到印度求法問道,取回佛像圖樣,《後漢書‧西域傳》亦有記載。漢傳佛像隨着不同朝代的文化演變,風格上亦各有不同。

 

古代西藏地區流行一種叫「本波」的原始宗教,俗稱苯教,後與佛教融合。西藏佛教是漢傳佛教和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地區後經過改造融合後的形態,又因這派佛教特別重視密宗,把密宗視為精髓,所以又稱為藏密。藏傳佛教的造像初傳期為唐代吐蕃時期,吐蕃王朝第一代贊普松贊干布執政時,先後有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中、尼兩國公主分別攜帶了一尊覺臥釋迦牟尼佛像和不動佛像入藏,可謂西藏佛像之始。

bulb

苯教

又稱為黑教,它的基本教理是萬物有靈。遠古時代的人,在宗教沒有形成以前,認為一切有生命或活動現象,甚至夢境中的現象,都有主宰他們的神靈精怪,如山神、水怪、林妖、火神,以及日月星辰諸神和各種動物神等。人們最注重的是祭祀、占卜、跳神等活動。

bulb

藏傳佛教

在中國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傣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和鄰國尼泊爾、錫金、不丹、蒙古國等都有流傳,各民族和地區的佛像風格也大同小異。

bulb

贊普松贊干布

古時西藏國王被稱為「贊普」。贊普松贊干布先後迎請印度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大師到西藏傳播顯宗和密宗佛教。

南傳佛教是指佛教由印度向南傳入,斯里蘭卡、老撾等國家的佛教和中國雲南等地佛教便屬此系。據記載,釋迦牟尼逝世後二百餘年,阿育王舉行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派傳教師向附近國家和地區傳播佛教。這教派使用各種不同文字字母音譯的巴利語佛典,主要為僧加羅文、緬甸文、泰文、高棉文和老撾文。在中國雲南地區傣族使用的傣文,便有四種不同的方言文字譯本。

bulb

巴利語

古代印度流行的一種語言,相傳佛陀用這種語言對大眾說法傳教。佛教開始時並沒有以文字書寫的經典,約在公元前一世紀,當時錫蘭(今稱斯里蘭卡)的統治者召集僧眾在大寺勘定佛教三藏,用錫蘭通行的語文(音譯巴利語,或巴厘語)書寫,這是最早的巴利語經典。

漢傳、藏傳、南傳佛教造像可謂源同而流異,經過二千多年的演變,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獨特面貌,具有顯著的特點。漢傳佛像的早期主要是西北印度犍陀羅佛像,經由西域(中亞和今新疆地區)在涼州形成的樣式,進入公元六世紀後逐步向中國化發展。宋元以後受外來的影響日趨淡薄,除肉髻等顯著的佛像特徵外,已經改造為中國式的佛像形象:造型簡單,寬袍大袖,面相圓潤豐滿,沒有了犍陀羅造像的鼻直而高、薄唇等西方人特徵,造像與東方人輪廓相近,形象敦厚溫和。

bulb

肉髻

如來及菩薩頂上均有骨肉隆起,形狀如髻,故稱肉髻。

20510ph002
屬漢傳佛教的瓷製雙面千手觀音像
20510ph002

藏傳佛像造型複雜,既有源於印度晚期佛教的密教金剛乘、時輪乘諸神,也有西藏原始苯教神、漢地神祗、蒙古神祗,以及眾多的女神像、男女雙身像、凶憤像等,遠比漢地佛像豐富多彩。怪誕神奇的密教內容與複雜多變的造型是藏傳佛教造像的突出特點。相對而言,漢傳佛像內容題材要簡單得多。

20510ph004
藏傳佛像
20510ph004

南傳佛像早期主要是南印度的風格,進入十二世紀後,深受臨近的泰國、緬甸和柬埔寨影響,尤其與泰國佛像風格接近,形成了獨特面貌。佛像身軀瘦長,臉型秀麗,肉髻高聳;披着極薄的圓領袈裟,通常全身沒有衣紋或滿佈細密的衣紋。

20510ph003
泰國寺廟內的佛像與雲南地區的南傳佛教造像風格相近
20510ph00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7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