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外來詞的源頭在哪裡?

0612phn002_01
很多外來詞已列入字典(視覺中國)
0612phn002_01

外來詞輸入的情況既因當時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因素,亦因中國幅員廣闊,不同地區的方言和接觸外語的情況亦往往影響外來詞輸入的數量和語音形式。就如十九世紀的廣州和上海等沿海地區屬通商口岸,其方言接受外來詞的影響和輸入的數量都比其他地區為多。外來詞是文化交流的脈絡──既能反映當時與個別文化的關係,亦能觀察得到該地區文化開放的程度,因為英語是世界流通甚廣的語言,而日語與漢語密切的關係,致使它們成為漢語外來詞很主要的語源。

 

英語是拼音文字,其外來詞遂以漢字音譯或意譯的為多。「麥克風」是翻譯「microphone」的讀音,而「擴音器」、「話筒」則是「microphone」的意譯。「hacker」本指「肢解者」或「搗毀者」,現泛指非法進入電腦網絡系統的人,台灣譯為「駭客」,香港與中國大陸則譯為「黑客」,都是音義兩全的譯法。

 

日語詞彙有一半以上來自漢語,其讀音卻與漢字有所不同。我們從日語吸取的外來詞,一般是借用日文裡漢字的形狀,而依漢字原有的讀音。例如「革命」這個詞中國自古已有,因古人認為帝王受命於天,故改朝換代稱為「變革天命」,即「革命」。日語借了這個古漢語詞來意譯英語「revolution」,意為社會政治制度的全面變革,於是我們從日文吸取有了新義的「革命」一詞,並沿用漢字的讀音,但日語則讀成「kakumei」。還有如「民主」,中國古代指人民的主人,日語借之意譯英語「democracy」,「民主」遂成了注入了新義的日語外來詞。

 

自明末清初,隨着西學東漸的潮流,因拉丁語歷來是歐洲學術領域的重要語言,漢語乃從拉丁語吸取了不少詞語。拉丁語裡較普及的語種有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因中國人對拉丁語的文字不如對英文熟悉,當時幾乎都以音譯或意譯的方法從拉丁語裡吸取外來詞。從拉丁文來的如「斐錄瑣費亞」,拉丁文是philosophia,即哲學。從法語吸取的則比較多,如「芭蕾」,法語是ballet,指一種起源於意大利的舞蹈;「香檳」(champagne),指起泡沫的白葡萄酒;「模特兒」(model),指藝術創作的原型或展示新式服裝的人或人體模型。

 

中國幅員廣闊,不同方言地區吸取外來詞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因而漢語外來詞亦有多個不同的進入渠道。上海自十九世紀以來是中國對外接觸較多的重要商埠,不少外來詞便是由上海引進的,例如「沙發」(英語sofa)、「白脫」(英語butter牛油)等就是上海話音譯,故用普通話讀起來跟英語的音不很相像。香港、廣州也有以粵方言音譯英語詞的情況,如「的士」,粵方言的「的士」跟英語taxi的讀音很近。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6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