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曹操與劉備的恩怨

0107phn005_01
武漢龜山三國城雕像群
0107phn005_01

漢中位於益州的北部,如果佔領漢中,進可以威脅益州的劉備,退可以確保自己的安全。當時「五斗米道」首領張魯盤踞漢中,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軍討伐。張魯派人據守陽平關,橫山築城十多里,曹操無法攻克,於是引軍而還。張魯軍見曹操撤退,解散了守備,曹操乘機在夜間偷襲,大破張魯軍。張魯逃入巴中,曹操派人招誘,張魯率眾投降。因漢中與益州猶如唇齒,為了保障益州的安全,劉備於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率領大軍進攻漢中,雙方相持了三年。曹操最後因漢中難以保住,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退守長安、陳倉一線。

bulb

「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為張陵創立,受道的人要出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教人要誠信不欺詐,得病的人要反省自己的過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在陽平關一帶展開激戰。雙方相持一個多月,曹操心煩意亂,恰好值日軍吏前來請示晚間口令,曹操信口說:「雞肋。」主簿楊修聽到後,便收拾行裝準備回去。「你怎麼知道大王要撤軍?」其他僚屬見了非常吃驚地問。「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大王將它比為漢中,自然是準備撤軍了。」楊修解釋說。楊修道出了曹操的心事,也就是洩露了軍機,這成為他後來被殺的原因之一。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定都於許,並不是真心輔佐漢室,只是「挾天子而令諸侯」。統一北方後,曹操是有能力代漢稱帝的,但吳、蜀沒有平定,許多臣下忠於漢室,曹操也存在不少顧慮。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沒有突然代漢,而是採取了漸進的方式。他先以兒子曹丕為丞相副,在丞相之位的繼承上作了安排,接着在董昭的策劃下,曹操被封為魏公,以後又進為魏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上書請曹操代漢,但曹操仍然不敢,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即希望由兒子來取代漢室。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於洛陽,曹丕於是代漢稱魏。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