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漢樂府如何反映漢朝的社會生活?

0405ph008
車馬出行圖(摹本)
0405ph008

漢代社會貧富懸殊,漢樂府真實地反映了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窮人家裡「盎中無斗米儲」,「架上無懸衣」(《東門行》)。貧苦的孤兒「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冬無複襦,夏無單衣」(《孤兒行》)。窮人無衣無食,飢寒交迫,或流亡他鄉,或行乞街頭,掙扎在死亡線上。有些人迫於無奈,只得鋌而走險。富貴之家,驕奢淫逸,高官厚祿,地位顯赫。如《雞鳴》:「兄弟四五人,皆為侍中郎(皇帝的侍從官)。五日一時來,觀者滿路傍」。

0405ph009
漢代女俑
0405ph009

愛情是詩歌的永恒主題。在漢樂府中,描寫愛情婚姻的作品比重較大,也很出色。但和《詩經》比較起來,活潑歡樂的旋律明顯地減少了,悲憤激越的歌聲卻增多了,這是由於漢代封建禮教束縛較嚴所致。漢代女子渴望愛情:「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白頭吟》)她們纏綿柔媚,一往情深。當丈夫或情人遠行時,她們苦苦相思,夢寐難忘,如《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即昨夜)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漢代女子發現對方背叛愛情時,就毅然斬斷情絲,毫不遲疑。《白頭吟》中的女子唱道:「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有所思》中的女子更加剛烈,她本來在思戀遠方的意中人,準備把自己最心愛的「玳瑁簪」送給他,但當她聽說對方「有他心」之後,就立即把這件象徵愛情的珍貴禮物砸毀燒掉,還要「當風揚其灰」,並表示「從今以往(「以往」此處解作以後),勿復相思。」

0405ph010
漢代銅羽人
0405ph010

漢樂府創造了「朝露」、「風燭」、「石火」三個形象的比喻,慨歎人生短促。《薤上露》說:「薤上露,何易晞!」《怨詩行》說:「百年未幾時,奄若風吹燭。」《滿歌行》說:「鑿石見火,居代幾時?」這類比喻的流行,表明漢代社會憂生惡死的意識不斷增長。面對人生短促這個無可奈何的事實,漢樂府提供了三種選擇:一、珍惜青春,做一番事業。《長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早已成為中國世代相傳的人生格言。二、享受生活,及時行樂。《西門行》說:「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三、服藥求仙。在現存完整的三十多首漢樂府古辭中,其中有六首以遊仙為主題,還有些作品涉及神仙,可見漢代盛行神仙思想與求仙風氣。但漢樂府中的仙界不在渺茫的太空,而是近在泰山、華山之上,天堂並不神秘,而是世俗化的。天堂與人間相鄰,神仙與凡人親近,表現出漢代人天真的幻想與樂觀的生命意識。

bulb

居代

居世,活在世上。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1月2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