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地理學的兩大名家

0812ph047
《晉書‧裴秀傳》有關製圖六體的記載
0812ph047

裴秀

裴秀,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魏黃初五年(公元224年)生,晉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卒。他出身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裴茂,父親裴潛都官到尚書令。裴秀自幼好學聰敏,才華出眾,受到人們讚賞。25歲時被推薦給當時掌握魏國輔政大權的曹爽,出任黃門侍郎,並襲父爵為清陽亭侯。後來司馬懿殺曹爽,掌控魏朝大權,裴秀因是曹爽的官而被免職,不久又在朝做官。當司馬昭執政時,他提出的有關軍事、政治的建議常被司馬昭採納,遂被任命為散騎常侍。

 

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裴秀隨司馬昭征討諸葛誕,裴秀參與謀略,得勝而還,遂被封賞為魯陽鄉侯。後來他又在制訂政策,改革官制等發揮了作用,被封為濟川侯。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曹奐,自立為帝,國號晉。司馬炎當上皇帝後,任裴秀為尚書令。3年後又升為司空(相當於宰相)。他兼任地官,主管全國的戶籍、土地、田畝賦稅及地圖。由於職務之便,他收集史料,研究地圖,完成了《禹貢地域圖》18篇。可惜3年後,他因服寒食散和冷酒而病故。享年47歲。

0812ph048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形圖》及其復原圖
0812ph048

中國最早的地圖集

裴秀在總結前人製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繪製地圖的六項原則:一是分率、二是準望、三是道里、四是高下、五是方邪、六是迂真。用現在的術語即是:分率:比例;準望:方位;道里:道路的距離;高下、方邪、迂真即是指地形的傾斜起伏等。在他編製的《禹貢地域圖》18篇中不僅研究了古代地理資料,科學地描繪出當時的山脈河流,池塘沼澤以及行政區域、疆域界線的情況。他還將舊的《天下大圖》縮製成方便使用的小比例地圖《方丈圖》。這樣的工作,不僅在當時是空前的,就是在以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也是少見的。他的製圖六體(原則)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在世界地圖學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酈道元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生年不詳;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卒於關中(今陝西臨潼)。酈道元出身於官僚世家,曾祖父、祖父均為北魏的太守,父親曾任刺史、尚書右丞等職。父親死後,他襲爵為永寧伯。在朝任官,先後擔任過尚書主客郎、治書侍御史和冀州鎮長史、魯陽太守、荊州刺史、河南尹等地方官。後因帶兵打退了南朝梁人進攻而被授予安南將軍。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十月,被朝廷派往雍州視察時,被當地叛軍殺害。

0812ph049
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書影
0812ph049

酈道元從小熱愛祖國山川,有志於地理學研究。他看了許多古代地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記》、《周禮職方》、《漢書地理志》、《水經》等,覺得這些地理著作不夠周詳和完備,而且沒有反映地理現象隨時間流逝而發生的變化。如果不把這些變化了的地理現象記錄下來,後人就無法了解歷史上這些地理變化。於是他充分利用他在各地做官的機會實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然後以《水經》為藍本,替它作注,約在孝昌元年完成了《水經注》40卷。

0812ph051
《水經注》插圖
0812ph051

不朽的地理學成就《水經注》

《水經注》的內容異常豐富,它以水道為綱,將河流流經地區的古今歷史、地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風俗及古蹟等,作盡可能詳細的描述,從而達到「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的目的。它所介紹的河流從《水經》的137條增加到1252條,文字是《水經》的二十餘倍,達到了三十餘萬,成為中國古代一部極有科學價值的地理巨著。

0812ph050
《水經注》所記載的戾陵堰示意圖
0812ph050

《水經注》說的是陸地水文地理,它所記載的1252條大小河流,不僅描述了它的發源、幹流、支流、河谷寬度、河床深度、流程、水量變化、含沙量、冰期等,還記載了許多湖泊及其與河流的關係。這書不僅闡述了流水侵蝕、搬運及沉積作用,還記載了許多化石和礦物資料,記載了溫泉31個,並有豐富的地貌學內容。書中記載的植物品種大約有一百四十餘種,並描述了各地植被。酈道元通過《水經注》為中國古代地理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1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