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地理学的两大名家

0812ph047
《晋书‧裴秀传》有关制图六体的记载
0812ph047

裴秀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生,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卒。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裴茂,父亲裴潜都官到尚书令。裴秀自幼好学聪敏,才华出众,受到人们赞赏。25岁时被推荐给当时掌握魏国辅政大权的曹爽,出任黄门侍郎,并袭父爵为清阳亭侯。后来司马懿杀曹爽,掌控魏朝大权,裴秀因是曹爽的官而被免职,不久又在朝做官。当司马昭执政时,他提出的有关军事、政治的建议常被司马昭采纳,遂被任命为散骑常侍。

 

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裴秀随司马昭征讨诸葛诞,裴秀参与谋略,得胜而还,遂被封赏为鲁阳乡侯。后来他又在制订政策,改革官制等发挥了作用,被封为济川侯。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司马炎当上皇帝后,任裴秀为尚书令。3年后又升为司空(相当于宰相)。他兼任地官,主管全国的户籍、土地、田亩赋税及地图。由于职务之便,他收集史料,研究地图,完成了《禹贡地域图》18篇。可惜3年后,他因服寒食散和冷酒而病故。享年47岁。

0812ph048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及其复原图
0812ph048

中国最早的地图集

裴秀在总结前人制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一是分率、二是准望、三是道里、四是高下、五是方邪、六是迂真。用现在的术语即是: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道路的距离;高下、方邪、迂真即是指地形的倾斜起伏等。在他编制的《禹贡地域图》18篇中不仅研究了古代地理资料,科学地描绘出当时的山脉河流,池塘沼泽以及行政区域、疆域界线的情况。他还将旧的《天下大图》缩制成方便使用的小比例地图《方丈图》。这样的工作,不仅在当时是空前的,就是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是少见的。他的制图六体(原则)在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地图学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生年不详;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潼)。郦道元出身于官僚世家,曾祖父、祖父均为北魏的太守,父亲曾任刺史、尚书右丞等职。父亲死后,他袭爵为永宁伯。在朝任官,先后担任过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和冀州镇长史、鲁阳太守、荆州刺史、河南尹等地方官。后因带兵打退了南朝梁人进攻而被授予安南将军。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十月,被朝廷派往雍州视察时,被当地叛军杀害。

0812ph049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书影
0812ph049

郦道元从小热爱祖国山川,有志于地理学研究。他看了许多古代地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记》、《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觉得这些地理著作不够周详和完备,而且没有反映地理现象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变化。如果不把这些变化了的地理现象记录下来,后人就无法了解历史上这些地理变化。于是他充分利用他在各地做官的机会实地考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以《水经》为蓝本,替它作注,约在孝昌元年完成了《水经注》40卷。

0812ph051
《水经注》插图
0812ph051

不朽的地理学成就《水经注》

《水经注》的内容异常丰富,它以水道为纲,将河流流经地区的古今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及古迹等,作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从而达到“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的目的。它所介绍的河流从《水经》的137条增加到1252条,文字是《水经》的二十余倍,达到了三十余万,成为中国古代一部极有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0812ph050
《水经注》所记载的戾陵堰示意图
0812ph050

《水经注》说的是陆地水文地理,它所记载的1252条大小河流,不仅描述了它的发源、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流程、水量变化、含沙量、冰期等,还记载了许多湖泊及其与河流的关系。这书不仅阐述了流水侵蚀、搬运及沉积作用,还记载了许多化石和矿物资料,记载了温泉31个,并有丰富的地貌学内容。书中记载的植物品种大约有一百四十余种,并描述了各地植被。郦道元通过《水经注》为中国古代地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1月28日

延伸阅读